工厂管理中的核心对象有两个,一个是人,另一个是设备。人的问题,可以通过双向的沟通来解决;设备虽然不会直接开口说话,但它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健康状态和工作状态,这些方式就是设备的“语言”。
人类语言有语系、语种,不同语种的普通话、不同语种的方言之分。设备也有“语系”、“语种”、“普通话”和“方言”之分。笔者把工业设备氛围减材加工设备、增材加工设备、运输搬运设备、成型加工设备、化学反应设备、测试验证设备六大类,这六类分别代表了工业设备的六大“语系”。同一类设备下又有很多分支设备,它们代表了“语种”。
明确了“语系”和“语种”后,我们需要破解相应“语种”的“普通话”。首先要详细研究这类“语种”中保有数量最大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即“普通话”,设备的状态、缺陷或者故障等现象相当于“词汇”,我们需要探索这些词汇代表的真实含义,即背后真正的发生元,然后建立设备的健康和状态模型(相当于设备语言的词典),那么,这类设备的“普通话”也就被破译了。同样,可以依图索骥,逐步破解不同设备的一门门“方言”。自然,掌握的设备“语言”越多,工厂的设备管理能力也越强。
精准破译设备的“语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事有谁来做呢?设备制造厂商最了解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负责设备的最大故障维修,能够提供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只是以及大故障维修数据;设备使用方最清楚设备存在的微缺陷和故障,可以即时采集到设备的状态数据、维护数据和小故障排除数据。厂商和用户一起,精诚合作,数据共享,待数据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便可通过整理和分析,建立起设备“词汇库”相对应的健康和状态模型,破译工作也就大功告成。
设备“语言”的词汇量其实并不大,常用的单词有:精度变差、精度不稳定、电流过大、发热、噪音大、振动大、停机、跑冒滴漏、漏电、不能开机、异味、老化、磨损等几十个而已,但往往“一词多义”。例如数控车床精度变差,对应的含义(发生源)可能是主轴弯曲,可能是滚珠丝杠弯曲,可能是现行导轨过度磨损,也可能是轴承受损等等。这时候,把精度变差的现状给量化,某个数量等级对应的原因可能就唯一了。所以,“一词多义”,需要把“词”背后的“义”分析透彻,同时不能有“义”的遗漏。
破译之后,推广设备“语言”,让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维修人员能够读懂,用对设备,维护好设备,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OEE),让设备真正成为企业的摇钱树。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