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点击 进入企业管理  |   申请VIP  |   退出登录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TPI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用户频道:    应用案例 |  汽车 |  模具 |  船舶 |  电工电力 |  工程机械 |  航空航天 |  仪器仪表 |  通用机械 |  轨道交通 |  发动机加工 |  齿轮加工 |  汽轮机加工
您现在的位置:数控机床市场网> 业界视点>数控大赛不应落入应试窠臼
数控大赛不应落入应试窠臼
2013-1-30  来源:  作者:何 弦

     近日,在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总决赛现场,当被问及今年的数控大赛试题难度跟往届相比是否有所提高时,从十年前就开始担任各类国家级数控大赛专家组成员的北京南口机车车辆厂高级工程师周维泉立刻纠正了笔者的“错误提法”,他说:“我们不提难度,也不赞成讲难度,题目越难,意味着跟企业生产实际脱节越大!”

    

  至今已经参与过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周维泉口中的“不提难度”,很好地概括了数控大赛专家组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发扬我国数控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的岗位技能密切结合的传统。

    

  能够提出“不提难度”这一观点,本身就是是对数控大赛办赛理念的一个浓缩和强调。近十年来,随着软硬件方面的逐步提升,数控大赛在反映行业发展水平、选拔人才,引起社会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关注和重视方面成效显著。然而,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悄然而生,参与数控大赛的很多院校越来越偏离大赛“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原则,而滑向了“应试教育”的误区之中。

    

  在与参加大赛的各省领队教师和参赛队员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中职院校学生一般在校学习2年,第3年进厂实习,在校时间很短,能学习到的知识本身十分有限,只有专门培养、“勤开小灶”的学生才能参与各类大赛并有机会获得名次。

    

  哪些学生才有资格“开小灶”?各地选拔模式大同小异。很多职业院校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关注和发掘有潜力的好苗子,日常的实习课是教师观察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主要途径。一年级的普通车床基础实习中,学生之间的差别可能并不明显,到了二年级,在涉及到数控机床操作的实习课上,很多学生会开始展现出天赋,这个时期,一般就是挑选参加国家级大赛集训选手的最佳时机。

  被选中的学生在集训期间与其他同学隔离,进行长时间全封闭的学习和训练。各职业院校组织参与大赛集训的师资力量、加工材料、机床设备都是最好的,教师带领学生钻研往届试题,进行仿真度极高的模拟笔试和实操。正如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于学凤所说的,隔离集训从某种程度来说影响了选手正常的在校学习。此外,单从经费方面来看,学校偶尔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大赛尚能承受,如果每年都参与各类大赛,花费是相当巨大的。

    

  既然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且投入巨大,校方为何依旧对大赛热情不减?参与大赛与职业院校的招生、分配、评示范学校、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等密切相关,因此许多院校都很舍得在大赛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一旦本校学生在大赛中获奖,不仅宣传册上可以增添许多吸引人的内容,有利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各种评奖评先进以及获得政策、资金支持的机会也将相应增加。在这样一种利益驱动之下,参与数控大赛也渐渐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学校当然希望试题越难越好,已经与大赛的初衷背道而驰。”一位大赛评委这样说。

    

   比出排名高低,或者评出几个冠亚军,并不是举办大赛的目的和初衷。无论是数控大赛还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组在出题之前,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加工现场调研,为的是反映出我国当前数控技术发展水平,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方向,让学校看清教学方向在哪里,培养目标如何制定。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赛其实应该是职业院校办学的风向标。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实际,这是所有职业院校都懂得的道理。而将参与大赛当成一种投资,过分执着于应试、获奖、培养几个拿得出手的尖子生,无疑未能领会参与大赛的真正意义所在。

    

  从长远来看,对于各种大赛充满参与热情的学校应避免过多的陷入功利,让自己的毕业生成为真正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的努力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才能真正对整个机床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500字内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