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刨插拉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刨插拉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刨插拉床网> 企业动态>穿越发展周期 济南二机床向新向上
穿越发展周期 济南二机床向新向上
2024-8-1  来源:中国工业报记者  作者: 霍悦
 

       周日早上8点,张世顺已经坐在了办公室,开始处理一天的工作。

       身为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二机床”)党委书记、董事长,他习惯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接下来一周的工作进行梳理安排,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做着确定的事”。

       这是在当下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济南二机床的选择。“无论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持续下滑的价格水平,都是企业需要自己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张世顺告诉记者,“困难天天都有,对于济南二机床而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超前布局,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企业更好地活下去。如果一个企业哪天发现前方一片坦途,就要想想是不是已处于下坡路了?”

       始建于1937年的济南二机床,之所以能够穿越行业周期,成为中国机床工业史上“十八罗汉”中独善其身、越战越勇的一个,似乎都与这种时刻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始终脚踏实地破解发展难题的务实作风,密不可分。

       迎着盛夏的阳光,记者深入济南二机床采访,看它如何咬钉嚼铁、爬坡过坎,如何不断移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束缚、技术瓶颈、市场挑战等一座座“大山”,在刀刃向内、自我加压、持续创新中,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场导向,锻造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这里是济南市槐荫区机床二厂路2号,兴济河穿厂而过,不同于常见的蓝顶白墙钢构车间,一排排红色砖瓦老厂房,半隐在高大的梧桐树下。伴随着阵阵蝉鸣,车间传出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在诉说济南二机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打入欧美市场,一路走来这87年艰辛又辉煌的历程。

       如果把国家的发展壮大,用吹气球的过程来比喻,在张世顺看来,制造业则是起到包裹支撑作用的气球皮。“只有做大做强制造业,气球皮越来越厚实,一个国家才能行稳致远。”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也一再证明,唯有制造强国,才能变身世界强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更难以保证国家安全。

       有着“制器之器”“自强之基”加冕的机床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航空制造,都离不开机床。济南二机床深谙此道,它的拼劲、闯劲,早在1953年4月造出中国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1955年12月造出第一台大型机械压力机时,就展现在世人眼前;它的务实、厚重,则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一笔笔描摹勾勒出来。
  
  
1953年,由济南二机床研制的中国第一台龙门刨床。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济南二机床率先做出了引进国外技术的决策。与美国维尔森(VERSON)全钢机械压力机公司签订了10年技术合作协议,引进其八大系列4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技术,双方联合设计、分工制造,并采用联合商标。

       之后,济南二机床又与日本小松合作,联合为通用汽车泰国工厂制造两条冲压生产线;与德国万家顿公司(后加入德国舒勒集团)联合为上海通用“别克”轿车提供冲压生产线。

       虽是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济南二机床从未放弃自主研发。“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努力,明天会收获什么。你也永远不知道今天的懈怠,明天会失去什么。”张世顺坦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竭心尽力走好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努力成为被机会眷顾的人。”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压力机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总的需求波澜不惊。但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猛增,生产汽车车身的冲压线需求激增,属于济南二机床的机会悄然到来:技术创新从“手动”向“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攻关,重点市场从自主品牌转向合资品牌,竞争舞台也从国内走向世界。

       “市场就是‘指挥棒’,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张世顺向记者介绍,2008年上汽通用就烟台东岳工厂4号生产线项目向全球招标,济南二机床带着刚刚自主研发的冲压线,与德、日、韩等国同行同台竞争,并凭借每分钟15冲次的更高效率、良好的质量和服务的综合优势,赢得了这一对济南二机床乃至世界冲压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

       “拿到订单,只是第一步。让用户满意,我们才算真正入局,才有资格与国外产品正面较量。”提及那次“从0到1”的突破,时任项目执行副组长的张世顺至今仍感慨不已。

       “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干得非常辛苦。单是解决电机与控制系统不匹配的问题,最多的时候有通用汽车总部、通用汽车中国、上汽通用、德国欧宝,以及西门子中国、西门子德国、力士乐中国、力士乐德国加上我们,三国九方开电话会讨论,到底怎么办。”张世顺表示,啃下东岳4号线这块“硬骨头”,是济南二机床进入国际市场的里程碑,为后期连续赢得福特项目奠定了基础。

       国家队出身,与行业最高级别的对手厮杀,济南二机床将“打造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塑造世界知名品牌”作为自己的企业使命,如同龙归大海。
  
  
济南二机床为上汽通用烟台东岳基地提供的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

       改革创新,打造变换赛道的“硬本领”

       时间来到2011年4月,济南二机床战胜德国竞争对手,首次中标福特汽车美国本土工厂的大型冲压线,预计于2012年4月出厂。然而仅仅过了6个月,福特又将生产美国最畅销皮卡的底特律工厂四条冲压线订单交了过来。

       “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么大的订单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用户对济南二机床的认可与信任,另一方面,如果无法顺利交付,将会影响用户的产出计划,对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也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张世顺回忆道,“面对这一巨大的挑战,管理层专题研究并举手表决,决定接下这4条线,体现了济南二机床迎难而上、永不言弃的精神面貌。”

       做出决定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但背后却有数不尽的故事和波折。当福特第一次来验收时,虽然济南二机床做足了准备,但国际项目背后折射出的是,在思维模式、做事方式、技术理解程度等方面,仍与同行企业有不小的差距。

       “认清差距,一点点缩小差距,脚踏实地往前走。做企业,偷不得懒,取不得巧。干工作,没有捷径,更不存在弯道超车的情况。”张世顺表示。
  
  
济南二机床为福特汽车美国底特律工厂提供的4条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

       表面上看,福特项目只是济南二机床完成的一个国际订单,实际上,公司把它作为一个带动企业蝶变的契机,开始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从人才队伍、质量体系、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协同创新、全面提升。

       此后十几年,福特汽车在世界各地的13个工厂27条冲压线全部采用济南二机床的设备。“我们不仅是冲压线整线出口,世界最高水平的板材处理生产线也实现了整线出口。”今年5月份,从土耳其项目回国的济南二机床压力机及自动化公司副总经理李尧向记者介绍,从卷料穿卷、开卷,到引料、校平、切割,目前整套自动化流程均是自主研发,“中国制造”进军国际高端市场步步为营。

       其实早在2003年,济南二机床便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机制作保障”的工作方针,确立了“打造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塑造世界知名品牌”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中层干部全体起立、竞聘上岗的改革方案。

       那年8月,20名竞聘人员摩拳擦掌,通过自己的表现,竞聘新组建数控机床公司的3个中层干部岗位,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彩剧目。这是济南二机床历史上的第一次干部竞聘,被称为企业干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试点结束后,围绕市场、效益,济南二机床大规模的流程再造和干部竞聘全面展开。以锻压设备和金切机床两大类产品的发展为核心,逐渐将原有50个中层单位缩减为23个,优化了单位流程,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部门少了,干部随之精简。从2003年8月到2004年2月,济南二机床在7个月内进行了6次机构整合和干部竞聘,中层干部全部竞聘上岗,由原来124人精简为75人。“伯乐相马”成为历史,竞聘制、任期制、淘汰制、轮岗制的“赛场选马”,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常态。

       “十几年过去了,手脚发软、紧张无措的感觉和体验,依然那么清晰。”说起第一次上台竞聘时的情景,济南二机床总部办公室主任朱新庆告诉记者,那次竞聘带给他的不仅是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的身份转变,也为后续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与当时大多数国企在面临亏损、破产的倒逼下被迫改革不同,济南二机床主动作为,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发展目标而改革,试图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场化机制,并开通专业技术、管理与营销、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成长通道,激发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创新的积极性。

       “这种改革下的魄力与胆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轻易复制的。”张世顺指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活下去,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和精力作出改变。其次,要具备换道的能力,从理念、思维模式、知识方法、工作习惯出发,分析其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这条赛道走不通了,凭借自身的积累和能力,随时可以切换到另一条赛道”。
  
  
汽车大型一体化铝压铸零件自动加工及装配生产线。

       未来已来,“成为追风的少年”

       行走在济南二机床厂区,干净宽阔的广场地面上,镶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清晰可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家国情怀已深深地刻在了济二人的骨子里;D6压力机车间内,中国历史上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仍在一线使用;随口一聊,就是已经在企业待了二三十年的产业工人、技术工程师。

       够如此坦然、珍重地与历史相处,离不开从一而终坚守的根与魂。“对很多人而言,这是我们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这辈子唯一的事业。”1993年进厂的贾会述,从数控机床技术、核心功能部件设计研发做起,如今已是集团首席质量官、总质量师兼质量技术管理部部长。

       “提起济南二机床,得益于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在金属成形领域取得的成绩引人瞩目。而其以十年磨一剑的付出,在金切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贾会述告诉记者,1992年,公司引进了法国FOREST-LINE数控龙门镗铣床、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全套技术,这为其自主研发高档五轴机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俗称“五轴头”。面对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企业掌握的情况,济南二机床2002年起开始自主研发,在国家专项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于2011年底6项研发任务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

       明明可以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为什么还要选择完全意义上的自主研发呢?

       “这其中有外部政策环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内驱能力。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贾会述表示,正是有对发展战略的专注为引领、稳定的经营形势做保障、强大的人才储备来支撑,才有了数控机床的突破发展。

       现如今,这些高档数控机床被应用于航空、轨道交通、能源等行业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下汽车冲压市场增长趋于稳定,济南二机床选择向金切机床投入更多资源。“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自然不同。”张世顺进一步解释道,济南二机床的视野和未来,在高处,在世界。确定目标、对比现状、找到差距之后,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效果验证,进行不断地PDCA循环,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企业的起起伏伏,总是与时代的波澜壮阔相互映衬。在济南二机床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这家“老牌国企”独特的精神气质:它既蕴藏产业报国、守土有责的忠诚,也饱含了锐意改革、技术突破的勇气;既包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也展现出不断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劲。

       “济南二机床虽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仍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正处在学知识、练本领的过程中,既要在冲压领域横向拓展应用范围,也要在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领域纵向延伸产业链,推进精益管理,提升技术质量水平。”张世顺说道。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