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锻压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锻压机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锻压机床网> 技术前沿>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设计及工艺优化
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设计及工艺优化
2019-2-14  来源: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 勇




     摘要: 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解决了传统钢质模辊冲装置存在的干涉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诸多缺陷,如: 上下辊的易调节操纵性差、板料冲裁加工变形大等。结合冲压模具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进行了结构改进和冲头优化设计。优化调整了下辊高度的楔形机构,保证冲压时的重叠量且更容易实现上下辊的水平度; 将辊式冲压机上的平刃口圆柱冲头改为中空内斜刃冲头,减小了冲压后产生的塌陷深度,提高了板的平整度。经计算仿真和实验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切实可行,能够有效提高冲压质量。
  
     关键词: 辊式冲压模具; 楔形结构; 模具缺陷; 冲头; 冲裁力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呈现出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化、精密化、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传统的冲压工艺越来越难满足需求。
  
    我国板材冲孔工业规模虽大,技术却较落后,辊冲工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使当前冲压技术得到了一定改善。
  
    付建华等对辊式冲孔机的研究较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下辊模具齿轮咬合式的冲压工艺,并对冲压机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对冲裁力、辊压力、辊直径等参数提出了理论的计算公式,还对凸模的形状进行了优化分析。

    但研究对象仍还是采用了传统的钢质模具,并没有解决模具磨损问题,另外这种滚动冲裁带来了机械干涉的问题,造成冲裁质量的下降。付志强对辊冲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与现有的辊弯成形生产线进行了有效结合。赵鹏展等设计研发了上模为钢模、下模为聚氨酯橡胶软模的软硬模辊式冲压机,该机器已能够成功完成一定的冲孔工艺,所得冲压件质量较高。

    综上研究成果,并结合部分大中型冲压厂家在使用辊式冲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对软硬模辊式冲压模具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为辊式冲压新型工艺技术应用于辊弯成形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1 、冲压模具简述
  
    辊式冲压模具结构主要由 3 部分组成: 喂料结构、冲裁结构及修整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板材经喂料结构的传递和调整送达冲裁结构。为保证其水平度,3 部分结构理论上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冲压工艺需在剪切区建立良好的水平静压状态作为冲压的必要条件,这一必要条件正是冲压工艺的难点。

    辊式冲压原理为: 受剪件局部受剪变形但受整体不变形的制约,从而获得剪切面而不出现撕裂面。
  
    其冲头与坯料局部接触施压,形成局部剪切状态,随着辊轴的旋转,在剪切状态下连续地完
成冲孔。
  
    其冲裁结构与传统钢制模辊冲装置存在显著不同,具体构造如图 2 所示。
  
  
    上辊采用钢质模,而下辊采用聚氨酯,高度调节采用楔形机构,实现上下辊重叠量的调整,调节螺栓在机座的内侧。板材冲裁过后需要修整结构对其进行矫正,降低板材的变形量。

     2 、模具缺陷分析与结构优化
  
    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聚氨酯下辊的高度调节采用楔形机构,调节螺栓在机座内侧,同时下辊高度的调节范围也相当有限,使得调节起来非常不方便,甚至采用专用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调整至期望位置。为此,本文从实际使用的易操作性出发,对冲压模具结构、冲压工艺进行优化。
  
    其中,模具结构的优化包括下辊高度调整机构优化和冲头结构优化。

    2. 1 下辊高度调整机构优化

    设计下辊高度调整机构仍由 4 部分组成,包括上楔形块、下楔形块、楔形块底座和楔形块挡板。将调节螺栓由机座内侧调整至机座外侧边,同时增大调节高度,这样保证了冲压时的重叠量,而且更容易实现上下辊的水平度,优化改进后楔形下辊高度调整机构中各组件设计图如图 3 
所示。
  
    其中,图中所设计参数比改进前基础上增大了约 20% 调节高度,其具体尺寸值仅作为参考。安装时首先固定底座,再分别放置下、上楔形块,最后用沉头螺栓固定挡板 ( 具体使用螺丝的规格及数量,根据冲压模具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楔形机构的各参数根据使用设备情况设计,材质选取硬质钢。同时,上下楔形块的接触面必须保证足够的粗糙度。
 

图 3 楔形机构改进后组件设计二维图


     2. 2 冲头优化
  
     目前,设备上的冲头通常采用平刃口圆柱形状,厚度一般为 5 mm。通过监测实际使用情况发现,传统的上下往返式冲孔工艺,其冲头的形状会影响冲孔过程中的冲裁力和冲孔后板料的塌陷度。
  
     结合工程实际,将冲头采用两种方案进行优化对比,然后根据仿真结果选取最佳方案。这两种方案分别为椭圆相贯冲头和内斜刃冲头,如图 4 所示。
  
  

     首先求取在相同工况下冲孔过程中冲头的冲裁力,由于仿真过程中冲头的变形会耗散冲头冲击能,因此将冲头设定为刚性材料; 工件设定为弹塑性材料,且材料参数按拉伸试验测定值设定。通过有限元仿真反求,在平刃口圆柱冲头载荷为 5436 N 的冲压工况下,椭圆相贯冲头的冲裁力为 6459 N,内斜刃冲头的冲裁力为 6030 N。进一步求取冲压过程中断裂瞬间 3 种结构的冲头变形量,即塌陷深度值。在上述反求得到的冲裁力作用下,材料参数同样按上述反求冲裁力设置,进一步计算得到其变形位移云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不同冲头形状的变形仿真结果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在相同工况下,采用圆柱冲头冲孔时塌陷变形最大,深度值为 1. 5 mm; 采用椭圆相贯冲头次之,最大塌陷量为 0. 9 mm; 当采用中 空 内 斜 刃 冲 头 时, 其 塌 陷 变 形 最 小, 为0. 3 mm。由此不难看出,冲头的形状对冲孔效果的影响显著。
  
    将辊式冲压机上的平刃口圆柱冲头改为中空内斜刃冲头,冲压后产生的塌陷深度会大大减
小,同时也减小了碾平机架的工作负担,板料的平整度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 3 冲压工艺优化及冲压质量实测对比
  
     为进一步对中空内斜刃冲头方案进行试验验证,选取 Q195 钢板作为试验板材,其被试件参数为长2000 mm × 宽 100 mm × 厚 4 mm。为客观评价其冲压效果,冲压的其他参数与试验前实际使用的冲压保持一致。

     将冲压工艺优化调整为: 首先将 3 机架上的上下辊辊缝调整至能使板料顺利穿过,板料穿过碾平辊约 10 cm 左右; 同时,调整修整机架上辊高度,使其与下辊紧紧压住板料; 然后调节楔形机构,即上升聚氨酯下辊,左右侧同时调节,以保证水平度。

     冲头将板料咬入聚氨酯里一定量时为止,由于重叠量过大,当转速较小时设备无法正常启动,因此,调节该步骤中的重叠量时其值不宜过大,约 5 mm左右。最后调节咬入上辊,在保证左右无缝隙差的情况下,适当压紧板料。
  
  
 图 6 模具优化前 ( a) 、后 ( b) 板料冲压结果


     图 6 所示为模具优化前后板料冲压结果。从被试件的冲压结果中可以看出: 板料跑偏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同时冲不透的情况也有所改善,整个被试板料的弯曲度也大大降低。中间钥匙形孔与两侧圆孔完全能够被冲透,边缘孔大多数能被冲透,仅有极少数孔未被完全冲透,但较优化之前的未冲透孔的数量要少很多。

    同时,这些未被完全冲透的孔中,大部分是由于与板料有少量连带所以落料未能顺利掉下; 板料边缘的折叠现象几乎不存在。优化后被试件整体板料较优化前的弯曲度大大降低其平整度更好,这说明在冲压过程中板料不均匀变形量得到了抑制。

    3 、结论
  
    ( 1) 对冲裁机架上控制聚氨酯下辊高度的楔形盒机构进行改进设计,改善了调节方式,在满足足够压下量的前提下,使得操作更为方便,同时增大了高度的调节范围。
    ( 2) 在当前使用的平刃口圆柱形冲头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椭圆相贯冲头和内斜刃冲头两种方案,并对其进行仿真对比,其结果表明: 在相同工况下,椭圆相贯冲头的塌陷变形量要比平刃口圆柱形冲头小,中空内斜刃冲头塌陷变形最小,该冲头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板料的平整度。
    ( 3) 将冲压工艺进一步调整优化,进行试验验证,中空内斜刃冲头较之原设计方案平刃口圆柱形冲头,能够有效解决板料跑偏的现象,同时冲不透的情况也有所改善,整个被试板料的弯曲度也大大降低,能够显著提高冲压效果。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