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广州数控
数控系统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数控系统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数控系统网> 热点新闻>九成企业陷入亏损 内在压力催生机床行业变革力量
九成企业陷入亏损 内在压力催生机床行业变革力量
2015-2-10  来源:  作者:

  2014年中国机床产业困难重重,有业内人士直言去年是十几年来行业最难熬的低谷,全国近九成的机床企业陷入亏损,一批企业宣布倒闭。

  如此看来,过去几年关于传统产业转型的讨论或是尝试在市场反映层面并不理想,这或许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制造业仍处在周期的下行通道中,盈利与估值的拐点仍未临近,因此行业内部催生变革的压力没有这么迫切。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行业相关的积累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达到量变的时机。

  但过去的一年确实也让大家看到一些不同,首先随着行业持续的低位运行,行业内部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企业已经自主走上了变革之路。此外,在资本的帮助下,机床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技术引进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正在加速追赶以实现弯道超车。还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的机床制造业不可避免被卷入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趋势中,工业化4.0为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自主自发

  作为工业母机,机床行业无疑是中国的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门。毫无疑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着国内强大的内需,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国际上世界知名的机床企业也都先后以不同形式在国内谋求市场份额。

  但经过近几年的低谷徘徊后,很多业内同仁都痛苦地发现了高速发展后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大而不强。

  “高端失守、低端混战”这句现在几乎是行业内人所共知的话确实很好地概括了彼时机床工具行业所处的形态。

  改变,不仅需要自身的认识,有时候更来自外部的压力。在需求强劲的市场下,即便有改革的想法的企业很多,但能坚持并心无旁骛坚决执行的就很少了。

  但现在外部环境显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市场的需求急剧缩减,新常态一词在2014年工业运行态势中被普遍提及,而其中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低速运行将维持一段时期。其次,业内认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人工红利带来的优势不复存在。

  但这只是事物的一面,换个角度来看,严峻是市场无疑是倒逼行业转型的最大助力,而人口红利的变化也是人口结构导致的后果之一。因为廉价劳动力所依赖的中等教育毕业生数量在2011年后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同时高等院校毕业生却出现爆发式的供应。

  当然工资水平上升将带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缩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但对于高端制造业,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特有的工程师红利却有利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因此传统机床制造业所依靠的高耗能、高投入模式将不可持续,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将催生行业从内部变革的需求。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在总结2014年行业运行情况时得出判断是:行业主体仍未走出下行区间,但幅度趋缓。

  他认为,行业运行趋稳的动力来自于企业的主动作为,在这一轮行业结构调整中,尽管企业具体状况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转型调整中从不同的角度付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如今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效果开始逐渐显现,这也正是行业运行趋稳的一个根源所在。

  他说,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机床工具行业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调整,而重机行业则在2010年便开始了。

  确实,如果说头两年,还有人还在等待市场的恢复,而现在已经普遍认识到,而今的形态不会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靠苦“熬”是行不通的,企业惟一的出路就是主动调整,转型升级。

  资本助力技术升级

  现在来看,机床行业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在中端机床市场一块。国外机床企业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在高端主导的基础上向下延伸,重点开拓中端市场。而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下,抢夺中端市场无疑是中国机床行业必走的路径。

  而这必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我们知道技术进步有两种实现方式,自己投资进行研究和开发,或者向其他国家学习模仿。

  自主开发尖端技术不仅资本的要求比较高,也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虽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积累,在技术升级的后期会发展比较快。另外一条路则是引进发达国家技术设备,发挥后发优势,而缺陷是关键的技术会有引进困难,被发达国家封锁。

  因此近年来,中国机床行业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另一方面,企业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在海外收购技术、设备和市场。

  2014年机床行业的热点关键词之一就有海外并购,比如日发精机收购意大利MCM公司,依托其在铝、钛等高温合金材料零部件加工领域的优势,开始全面布局航空航天市场。还有台州北平机床有限公司与德国施耐压机床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北平机床出资30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这家近百年的机床企业,完成了当地机床企业首次海外并购。

  而在更早之前,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北一等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实施了海外并购的战略。可以说,中国机床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大多是想借助其平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实际上,在实施这一战略之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经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结果却很让人伤心,市场丢了,而技术仍没有很好地掌握。买下对方,近距离研究、学习这种海外并购方式于是酝酿而成。

  但在一波并购热潮后,也有人士反思,既然我们的目标是技术,那么其技术能否迅速转移过来并且被及时消化掉,是值得推敲的。很多时候,跨国并购后产权转移了,技术转移却存在障碍,因为某些核心技术不允许出境使用。

  比如北一对德国科堡的并购,科堡很多核心技术,在德国用没有问题,但是拿到中国来就是不允许的,因为当地政府对于哪项技术不准出境使用都有明文规定。类似的规定,在日本、美国也有。

  当然除了海外并购外,行业内部资本运作的案例也存在,比如2014年机床行业又有两家企业成功上市。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于2014年11月7日在上证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500万股。11月11日,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交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股。此外11月12日,富士康在安庆收购了安徽省鸿庆精机公司80%股份,有人士分析称,这预示着富士康正从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变。

  当然,实现行业转型升级,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的支持力度。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纳入16个重点以来,国家对机床工业的关注就未曾停止。比如《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而现在业内热议的中国制造2025,先进的智能制造无疑是其中的一块,而这也会是机床行业成长的催化剂。在工业4.0时代,利用新技术弯道超车,实现后发优势已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诉求。因此作为工业母机,中国机床行业无疑引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良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