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暴增28%!中国协作机器人为何在2024年迎来“超预期”爆发?
2025-2-19 来源:- 作者:-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
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首次突破3万台,同比2023年增长28%以上,过去主打“安全轻便”的协作机器人,如今正向“力量与灵活兼备”升级,搬运40公斤重物的“大力士”机型,能同时完成组装和重活搬运的机器人成为新宠。
技术升级的背后,是应用场景需求的推动。工厂大件搬运、食品饮料码垛、汽车车间焊接、金属件打磨……这些过去由传统工业机器人主导的应用场景,现在协作机器人也能胜任。
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热门机型价格趋于稳定,价格战接近尾声,竞争重点转向“技术升级”和“开拓新市场”。
一、2024年协作机器人市场全景分析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在规模增长、机型迭代、行业渗透三个维度实现突破性进展,展现出从“创新产品”向“生产力工具”的实质性跨越。
从机型来看
随着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协作机器人在负载能力方面的提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各大厂商纷纷推出20kg及以上的大负载协作机器人,部分机型的最高负载能力已拓展至40~50kg。
例如2024年4月份,节卡全球首发的工业协作机器人JAKA MAX系列,将协作机器人负载范围拓宽至新的高度;紧接着,2025年开年,珞石机器人就发布了45kg超大负载柔性协作机器人,硬件技术的角逐越发激烈。
负载能力的提升,表明协作机器人正在从轻量级应用拓展至更多重型工业任务,如重物搬运、大螺栓拧紧、打磨等。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机器人在生产线中的多样性,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得协作机器人能够在更多高负荷领域中发挥作用。
从行业看
协作机器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主要受益于行业的复苏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
1)电子产业
受行业回暖拉动,电子行业对自动化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组装、检测、焊接等环节中,协作机器人通过替代人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2)光伏行业
协作机器人在光伏行业实现应用落地,尤其是在光伏组件的组装、检测等环节。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协作机器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与行业集成商的合作,协作机器人厂商正在实现大规模应用的落地,并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自动化水平提升。
3)半导体行业
半导体行业是协作机器人应用的另一个重点领域。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带动了自动化需求的增加。协作机器人已应用于晶圆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未来有望继续拓宽新的细分场景。
4)食品与日化行业
随着协作机器人码垛技术的迅速成熟,协作机器人在食品饮料和日化行业的渗透率显著提高。得益于高性价比及柔性解决方案,协作机器人在这些行业的应用逐步深入,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未来,随着安全认证标准的提升以及产品方案迭代,协作机器人将在高端市场中加速渗透。
从应用场景看
协作机器人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渗透呈现出加速态势。
1)复合机器人:半导体与电子行业成主战场
“AMR+协作机械臂”组合而成的复合机器人在半导体车间实现晶圆盒搬运、CNC上下料,可移动的AMR结合了协作机器人的灵活性,正逐步进入更多新兴应用领域。在半导体、电子行业的需求增长下,复合机器人的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巡检、充电等新场景的出现,也为复合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2)协作码垛: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码垛协作机器人在食品、饮料、日化行业的应用较为成熟。随着解决方案的不断丰富,码垛机器人正在逐步渗透到医药、宠物用品等新兴行业。
3)焊接应用:技术突破推动行业扩展
焊接是协作机器人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当前,协作机器人焊接主要用于钢结构、船舶等行业,然而,焊接工艺包和解决方案仍不够成熟,导致应用范围受限,市场规模无法迅速扩大。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协作机器人在焊接行业的潜力巨大,未来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从厂商看
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外资厂商本地化加速。
2023-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厂商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1)中国本土厂商
中国本土厂商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竞争逐渐升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如埃斯顿、卡诺普、汇川技术等,纷纷推出协作机器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2)外资厂商本地化策略
国际品牌如UR(Universal Robots)等,通过生产本地化和零部件本地化,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些外资厂商依托其全球化的研发和供应链优势,持续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外资厂商也面临着国内厂商的挑战,如何在技术、服务和本地化生产方面提升竞争力,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二、协作机器人2025年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全球工业自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协作机器人在主要行业的应用日趋成熟,并加速迈向更为广泛的市场。进入2025年,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都将迎来新的转变。
上市公司增加,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分化
进入2025年,协作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增加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对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关注度持续提升,这一趋势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也促使市场更加成熟。然而,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多,行业内部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也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大负载拓宽应用场景,与工业六轴机器人直面竞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协作机器人在负载能力上的进一步突破将成为2025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负载的突破和应用的深入,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从市场看,六轴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高负载等优势,依然占据许多高端工业应用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协作机器人的性能不断向工业机器人靠拢,稳定性和负载均有所提高,正不断冲击着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边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协作机器人负载提升至40-50kg,同时在刚性和结构稳定性上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协作机器人能够承载更重的物品,处理更复杂的装配和搬运任务。从应用上来看,协作机器人2025年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轻工业应用,它们的应用方案将变得更加丰富,涵盖多个细分行业。协作机器人不仅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如电子、食品和日化)占据重要地位,也正进一步拓展到光伏、半导体、农业等细分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复合机器人应用增多
复合机器人作为协作机器人发展的一个新兴方向,将在2025年迎来更广泛的应用。
复合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制造等高度精密的行业,结合视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能够替代人在不同设备间完成多种任务,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未来,复合机器人将在需要多任务处理和高灵活性的环境中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非工业需求增多
协作机器人在非工业领域的需求将显著增多,尤其是在一些服务性和辅助性场景中,协作机器人将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随着物联网(IoT)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协作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充电、巡检等智能维护任务。
2)农业领域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农业采摘方面。2025年,随着农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协作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果蔬采摘、种植等任务。
3)在一些特定领域,如加油站、餐饮服务等,协作机器人也将逐步替代人工完成一些常规操作。协作机器人正凭借其高效的服务能力和人机交互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服务业中。
三、结语
展望2025年,协作机器人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广泛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负载能力的提升,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以及行业需求的不断增加,协作机器人将进一步成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但协作机器人所带来的创新价值和市场机遇,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并推动全球制造业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