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行情?
2024-12-25  来源:-  作者:-

 
       如此大规模的爆发行情,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未来是否还存在更大市场机会呢?

       01   梦想即将照入现实

       机器人赛道爆发,跟A股大市大幅上涨、市场风格偏游资小票等均有直接关联。但这些公司看似都在炒概念讲故事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暗线产业逻辑——人行机器人从概念孵化期切入量产期,有些类似2020年爆发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

       据毛博论投资,将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按照渗透率与渗透率加速度分为五个阶段:

       一,从0%到5%的导入期,渗透率低于5%,提升缓慢,企业基本无法实现盈利。

       二,从5%到25%的加速成长期,龙头企业盈利增速往往至100%以上,ROE可达25%-35%,动态PE升至60-120X。

       三,从10%到50%的减速成长期,竞争加剧,投资风险加大,龙头企业盈利增速中枢降至50%,PE回到15-45X中枢。

       四,从50%到80%的成熟期,渗透率缓慢提升,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产品发展成熟,盈利增速降至20-30%中枢,PE回到15-25X中枢。

       五,从80%到100%的衰退期,盈利增速降至10%中枢,PE回到10-20X中枢。

       可见,不同产业阶段给予企业的估值与市场驱动力是不一样的。

       人行机器人赛道有望在2025年进入第二阶段。今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出现的机器人产业新闻可以佐证判断。

       10月10日,特斯拉举办“WE,ROBOT”发布会,展示Optimus灵巧手新方案以及在人机交互方面有较大进步。11月28日,特斯拉发布发布新动态:第二代Optimus机械手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自由度比上一代增加了一倍。

       在国内,人行机器人的产业动态不间断。

       10月14日-18日,开普勒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当月24日,众擎机器人发布首款全尺寸大人形机器人SE01。11月16日,小鹏汽车发布AI人形机器人Iron。

       在应用层面,优必选WalkerS1已经在比亚迪工厂落地应用,系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协同作业的工业场景。

       当然,最为劲爆的还是华为方面的消息。根据媒体报道,11月15日,华为与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等16家企业参与了签约,将在应用场景进行相关合作。

       11月19日,据21财经网报道,华为已在东莞设立子公司,投资72亿元建设产业园区,计划2025年发布并实现一定规模试产。

       这一消息直接引爆了市场关于华为机器人的预期。当日,其相关产业链上的拓斯达20%涨停,埃夫特大涨17%,柯力传感大涨10%。

       总之,一些列产业新闻表明人行机器人将在2025年实施试产,会迈入加速成长期。那么,只要与机器人业务相关的公司先拔一轮估值有其必然性。

       02   产业链价值不一样

       人形机器人渗透场景从TOB到TO C,覆盖工厂应用、老年陪伴、家庭管家等。另据GGII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58亿元,到2030年达到近380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1%,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0.4万台左右增长至27.12万台。

       人行机器人产业链一般分为运动模块、控制模块、感知模块、灵巧手、电池等。按照特斯拉Optimus成本进行拆分,结构件占比17%、力矩传感器、滚柱/滚珠丝杠均占比14%、谐波减速器占比13%、空心杯电机占比9%、无框力矩电机8%、控制器6%,其他占比19%。

       当前,滚柱/滚珠丝杠、力矩传感器为首的零部件市场成熟度低、壁垒高、国产化率低,价值量更大,孕育机会更多。
  
  
图:特斯拉人行机器人各类核心零部件对比,来源:国金证券
  
       在丝杠方面,特斯拉机器人使用的是行星滚柱丝杠(主流还包括滚珠丝杠、滑动丝杠),主要用于肘部、髋部、大腿、小腿,为机器人运动控制之魂。因精度、可靠性、刚度等方面要求高,技术壁垒深厚。

       目前,全球滚柱丝杠主要有舍弗勒、斯凯孚、Exlar等龙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本土品牌占比低,主要玩家为汉江机床、南京工艺、凯特精机等,还有更多新企业介入研发,比如贝斯特、恒立液压、北特科技。

       力矩传感器是一种能感知力、力矩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从测量维度看,可分为一维、多维(三维、六维)力传感器,维度越高,难度越大,档次越高。

       目前,全球一级供应商中,主要有国产的宇立仪器、海外的ATI,均具备六维力矩传感器技术。二级供应商中,主要包括瑞尔特、坤维科技、柯力传感。柯力传感主要做一维传感器,正大力推进六维传感器。目前,已完成产品开发,且给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减速器用于旋转关节、灵巧手关节,是机器人重要核心零部件。不过,该产品技术路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特斯拉机器人采用的是谐波减速器,而国产机器人大多采用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为辅。

       2021年,全球减速器主要玩家包括日本的哈默纳科,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2%,国产的绿的谐波排名第二,占比7%,其余厂商占比11%。在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哈默纳科市场份额为38%,绿的谐波为26%,来福谐波、同川科技、大族传动等国产企业实现突破,分别拿下8%、6%、4%市场份额。

       总之,在人行机器人大规模量产之前,多个细分赛道市场格局、技术路线等均存在很大变数,那么也意味着投资机会。

       03  华为VS特拉斯

       在国内,华为早在7年前便围绕AI+机器人技术进行研发,并获得了关于机器人手臂、安全防护方法、人机对话、模型更新、避障系统等方面专利。当然,华为最拿手的还是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核心技术积累。

       今年11月,华为与1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合作签约,覆盖伙伴包括整机、空心杯电机、谐波减速器、传感器、PEEK材料等。从这一合作布局看,华为更有可能通过自身技术赋能合作伙伴造好机器人。

       这类似华为在新能源汽车赋能赛力斯、北汽、奇瑞以及江淮汽车一样,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中高端领域的中坚力量。

       因此,华为入局人形机器人,很有希望成为整个产业链的火车头。而海外主要玩家中,特斯拉则有很强虹吸效应,其相关合作伙伴同样会有成长红利。

       华为机器人VS特斯拉机器人,相关国内产业链受益程度孰强孰弱?在我看来,华为产业链潜力更足,其产品技术迭代、落地执行力更高效。

       其实,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与特斯拉有过交手,但目前华为智驾能力已经超过特斯拉的FSD。余承东在今年6月就曾表示,华为智驾即使是不带激光雷达的版本也比FSD更好,带激光雷达的性能更佳。

       在新能源车领域,特斯拉曾经是全球绝对的霸主,但产品迭代能力、落地执行能力不算好,现在销售主力仍然依靠Model 3和Model Y(8年前的主力产品,新品一拖再拖),全球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这其实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当然,在人行机器人即将进入加速成长期过程中,不管是华为,还是特斯拉相关产业链均会受益,但从回报潜力来看,应更加重视华为产业链。

       9月底以来,人行机器人赛道持续爆发,相关沾边企业普遍实现翻倍,存在一些估值泡沫,接下来将面临股价动荡之风险。不过,2025年机器人小规模试产后,真正优秀的机器人整机、供应商企业将再度迎来市场红利,机会不会少。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