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布局人形机器人 阿里投了这家深圳企业首度布局人形机器人 阿里投了这家深圳企业
2024-5-21 来源:- 作者:-
工商信息显示,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逐际动力”)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向上股权穿透,后者为阿里巴巴旗下投资平台。本次增资完成后,阿里巴巴也由此成为了逐际动力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78%。
工商资料显示,逐际动力成立于2022年1月,为一家通用机器人公司,目前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四轮足机器人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阿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首次投资布局。在此之前,阿里已大手笔投资包括月之暗面、MiniMax等在内的国内头部大模型创业企业。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阿里对逐际动力的出资,或表明其在人工智能大赛道的投资正在往寻找AGI物理载体的方向转变。
成立两年内完成3轮融资
《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逐际动力是今年第10个完成融资的通用机器人创业企业,此前宣布完成融资的还包括字节系前高管创立的加速进化、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创业项目月泉仿生等。
据公开信息,成立两年的逐际动力截至目前已完成3轮融资,除本轮阿里的出资外,峰瑞资本、明势资本、绿洲资本以及联想创投等多家机构都曾先后参与逐际动力的过往融资。
此前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曾于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展开过公开对谈。据介绍,创立逐际动力前,张巍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长聘教授,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拥有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目前,张巍还是南方科技大学的长聘教授。
对于人形机器人当前的热度,张巍在上述对谈中曾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助推:“首先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另一个是人形机器人的硬件自身也走到了一个由量变到小质变的阶段。”
而对于在人形机器人热度尚未兴起时就选择创立相关公司的决定,张巍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找到了机器人在全地形移动能力方面的关键,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创业来创造价值”,“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这样一个应用导向的领域,创业能够创造的价值会不太一样。”
逐际动力官网显示,目前其已推出三款产品,包括四轮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双足机器人,规划落地应用聚焦在汽车制造、工业巡检、物流配送、特种作业以及家庭服务等领域。
据悉,本轮融资后,逐际动力和阿里双方将共同推动上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通过工程化和产品化推动盈利。
阿里首投人形机器人创业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对逐际动力的出资,是阿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首次投资布局。
有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阿里此次出手,主要逻辑或是希望押中AGI在物理世界的终端应用。
“这波AGI浪潮,目前的应用探索还局限在互联网世界中,在物理世界还缺乏一个相应的智能终端,而当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共识的,人形机器人或者说具身智能机器人会是AGI在物理世界比较好的载体。未来,AI代替人类进行决策,人形机器人代替人类在物理世界进行劳动,这就可以解决包括人口老龄化、出生率降低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之前,阿里在这波人工智能2.0浪潮中的投资重心,是大模型创业企业。其大手笔出资了包括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AI、零一万物以及百川智能等国内主要的大模型创业企业,几乎实现了对头部项目的全覆盖,并且据知情人士此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阿里通过算力支付以及实际出资,成为了其中一些头部大模型企业仅次于创始团队的大股东。
而此次对逐际动力的增资后,也让阿里成为了仅次于核心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
阿里上一次在机器人领域的大动作,还要追溯到2015年对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公司的注资。据当时的报道,阿里联合富士康向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SBRH),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各持有后者20%的股份。SBRH为软银在2012年初收购的一家专注机器人业务的法国公司,该公司研发了一款号称具有情感功能的机器人Pepper。
当前,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为机器人领域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
今年3月,初创企业Figure AI与Open AI合作推出的有大模型加持的人形机器人,就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热议。通过和Open AI的合作,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得以搭载OpenAI提供的视觉语言模型,使其具备了高级的视觉和语言智能,该款机器人因而可以与人类进行顺畅对话,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还能进行抓取和防止等动作,并解释其决策的过程。
而就在推出这款机器人不久前,Figure AI刚宣布完成了一轮总规模6.7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微软、OpenAI、英伟达以及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