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国产协作机器人拿下“超级订单” 艾利特一年连发26款新品
国产协作机器人拿下“超级订单” 艾利特一年连发26款新品
2023-10-7  来源:-  作者:-

 
    智能制造未来已来,站在这一风口之上的,便是协作机器人。阔别三年,9月19日至23日,国产系协作机器人强势回归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简称工博会),可喜的是,协作机器人领域首次出现创纪录的“超级订单”,轻量型机器人开启大订单时代。
  
    就在工博会前夕,国产系协作机器人制造商艾利特机器人便拿下了某电子、汽车及新能源头部企业近3000台机器人的大单。这背后是“国产系”涌现的创新力,也是主流市场对协作机器人的认可。制造业场景中挑大梁的角色转变,是市场对协作机器人既往“主要针对特殊需求场景应用、虚假繁荣”等刻板印象的辩驳,以及对协作机器人普适场景的有力佐证。

    今年是艾利特机器人最高产的一年,高频迭代26款新品。本届工博会上,艾利特“CS大家族”四大新成员全球首展,包括CSH地平线系列、CSA先进系列、CSR回转体系列和CS防爆系列等。

    协作机器人逐渐敲开大厂的自动化之门,打破了工业机器人被国外“四大家族”垄断之势,让协作机器人与国外品牌分庭抗衡,而艾利特作为国产系机器人产业厚积薄发的缩影,近年来以自研之路弯道超车,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超级订单”背后的硬实力 一年连发26款新机器人

    三年磨一剑,艾利特打磨了3年的自主研发产品,在高精度多维载荷标定系统方面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本次领域龙头的协作机器人超大订单,从几百台跃升至数千台,完全上升了一个能级,此前大单多是由经销商拿下的,而不是终端用户。” 艾利特机器人市场总监王柏棠向《IT时报》记者解释道。

    “超级订单”的背后是硬实力。从底层操作系统到嵌入式硬件软件,从工艺包到顶端算力,再到协作机器人的模组关节技术,艾利特均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至今已拥有250多项专利,打破了国际竞品的技术壁垒。

    今年,基于CS系列强大的技术底座和生态平台,艾利特机器人便连发了26款新品,每个系列都针对细分领域的需求深耕,各有所长。
 
    在工博会展台上,一台艾利特协作机器人正泡在水下作业,其实,艾利特CS系列全系都标配IP68防护。

    对于码垛搬运应用场景来说,20kg负载是考验实力的热门指标。艾利特前后推出了全球首款20kg负载码垛协作机器人CS520H、国内首款25kg负载协作机器人且自重全球最轻的CS625,以及负载自重比超过40%且同级别臂展最长的CS620等。

    毕竟,兼具自重轻、臂展长的“大力士”,才能更灵活地适用于各种场景

    “获得大订单的背后,产品架构创新、应用版图拓展、配套生态软件完善等技术方面的硬实力是关键驱动力。”艾利特机器人相关负责人总结道,除了单性能的突破以外,生态和一站式解决方式同样重要。

    建立全球“朋友圈” 拓展110家生态伙伴

    生态,是今年机器人市场布局的一大关键词。毕竟对用户来说,最终投入生产的是机器人整站解决方案。

    目前,艾利特全球累计销售近1万台机器人,覆盖30多个国家,拥有60多家经销商和集成商。在完善全球销售网络的同时,艾利特在全球建立起“朋友圈”,拓展110家生态合作伙伴。

    在本届工博会展台上,20kg负载的协作机器人和AGV、叉车密切配合,一个搬起重物,一个自动将物品运到指定地点。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线来说,协作机器人+AGV铲车的组合更适合,而工业机器人则很难移动。

    “图形化码垛工艺包简化了配置,生产线普通操作工10分钟就能完成换产配置,0代码编程,也不需要培训。”艾利特机器人应用开发总监陈瞭向《IT时报》记者介绍道,除了码垛工艺包外,艾利特还自研了传送带跟踪工艺包、弧焊工艺包等,打通了协作机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除此之外,艾利特此次展出了16大应用工作站,覆盖机床上下料、喷涂、焊接、涂胶、无序分拣、装配、螺丝拧紧、食品加工等应用场景。

    下一个“超级订单”在哪里?

    “下一个超级订单应该还会出现在工业场景,但新零售是下一个场景。”陈瞭认为,协作机器人的投入低,回收周期短,将带动工业、零售等行业从人机协作走向全自动。

    工博会上,一个会摊煎饼果子的艾利特机器人被团团围住,杂粮散发的香气吸引着观众驻足。其实,协作机器人不仅会摊煎饼果子,还会做咖啡、汉堡、面条、调整、做奶茶等。

    在新零售时代,自动咖啡机器人并不鲜见,“但是国内的咖啡机器人走不出去,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们不会加冰,不论对于东南亚还是中东各国的消费者,拉花只是秀肌肉,加冰才是刚需。” 王柏棠认为,面向零售场景开发机器人,往往是场景细节决定成败。
 
    “在国内工业场景里,艾利特会聚焦锂电、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布局。”在王柏棠看来,除了国内市场外,国产系协作机器人已经具备走出去的硬实力。

    目前,艾利特70%的市场仍在国内,但是海外市场增速非常快,超过60%。

    “国内更看重参数,国外更看重落地效果,比如欧洲客户看重强大的稳定性。”在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后,王柏棠发现,根据客户需求反向定制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研发端不能完全被需求带跑,要坚持自己的技术突破方向。

    跟三年前协作机器人普遍存在速度慢、稳定性差的弱点相比,如今,国产协作机器人企业更加针对应用需求进行创新,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快速完成产品定制化研发。在机型序列上,除了国际上常见的3kg、5~6kg、10~12kg、16kg、20kg负载以外,还迅速填补了8kg、25kg等负载级别,最早实现了负载级别的无缝衔接。工作半径也实现从600mm至2000mm的“无级调速”,客户选择空间大,总有一款可以完美适配。在工作效率上,无论关节转速还是TCP速度均高于国外产品,逐渐满足效率优先场景的需求。

    协作机器人弯道超车 打破工业机器人“垄断”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饰演的主人公的工作就是拧螺丝。从工业革命以来,拧螺丝这个极其重复的工作仍然没有完全被机器人替代。在联想的灯塔工厂里,工人的极限是3秒拧一个螺丝,一天要拧1万多颗;在特斯拉工厂里,拧螺丝工人一天要站立10至12个小时。

    机器人替代重复劳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艾利特CS58R回转体协作机器人,就是一个专门拧螺丝的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任意姿态的螺丝锁付,因为它的每个关节都能360度转动。

    拧螺丝只是极其细分又宽广的场景,协作机器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与工业机器人互补是协作机器人的另一条路径。跟关在笼子里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具有轻量化、柔性化、模块化的特点,与高安全性、编程简易、部署灵活的优势。

    在国产新能源车企总装检测流水线上,大型机械臂不便于伸进车内进行机器视觉检测,灵活、轻量的协作机器人被派上了用场。

    目前,协作机器人的市场空间还很大,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将扩大至10.50%,2022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是8.42%。在中国市场也是一样,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2年的6.44%扩大至7.61%。

    王柏棠认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超级订单”已开始出现,未来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真实的订单数据,证明协作机器人是一个不亚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巨大市场。

    打破垄断没有捷径,唯有自研。本次超大订单出现在国产协作机器人,这是因为跟国外协作机器人相比,国内的协作机器人,实现了全产业链成熟化。国产协作机器人行业利用国内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其自身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定制谐波、无框电机等部件的产业分工加速,设计和制造技术日臻成熟完善,成本迅速降低。以协作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为载体,供应链、生态链、价值链实现了协同成长,实现研发和制造成本的高度可控。

    “中国有机会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反超,如今国产协作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精度等甚至超过国外品牌。国产系更大的优势在于成本和开发服务速度快,便于定制机型。”在陈瞭看来,国产系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拓展,也会带动上游供应链进一步提高自研能力,降低成本。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