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从“进口替代”到反向“出海”广东产机器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从“进口替代”到反向“出海”广东产机器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22-11-4  来源:-  作者:-


  大洋网讯广东的智能机器人都能做点啥?它们不仅能从干湿混合生活垃圾中分拣出19个种类,更能在汽车生产制造中,用54秒的时间完成一车四门两盖智能装配。国内首个轮足型机器人,依靠六个直驱关节驱动,能巡检,能运货,能跑腿,还能陪你散步。明年中,它还将出国抵达埃及,协助当地的巡逻安防。
 
  目前,广东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正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助力着实体经济发展。如今,不少“粤字号”机器人不仅能实现“进口替代”,还在优势技术的推动下,反向“出海”。
 
  受到广东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的吸引,广东机器人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广东省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的33.9%、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广东省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生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无人机(船)等细分领域上各具优势。《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将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
 
  能做什么?
 
  广东机器人骨干企业近三分之一在广州
 
  助力汽车品牌实现全产线无人化生产
 
  广州黄埔区的数控产业基地内,50多个机器人装配工位同时开工,这里生产的各行业各规格工业机器人多达40多款,正在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建成后产能可达年产量30000台;4公里之隔的瑞松科技园里,为国内某车企精心打造的整条生产线刚刚完工撤场,偌大的车间正在准备迎接新一条整车生产线。截至2021年,广州市拥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400家,产业规模已达1540亿元,广州数控和瑞松科技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瑞松科技的广汽本田车身总拼自动化生产线。
 
  上月,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出炉,广东(不含深圳)获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瑞松科技榜上有名,其拳头产品智能焊接机器人集成系统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行业,瑞松科技是中国最早提供汽车装备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也是国内最具规模的汽车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制造商。作为丰田最新TNGA平台的首个海外工厂核心供应商,瑞松科技曾助力广汽丰田成为丰田汽车全球典范工厂之一。瑞松科技也为自主品牌广汽传祺首次实现全产线无人化生产,在产线效能、智能柔性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际一流;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生产首次采用铝制车身、轻量化设计提供技术保障,更是成功打破了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企业要根据国家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说。
 
  广州数控的工作人员在测试焊接机器人。
 
  根据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广州机器人2021年生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行第2,集群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广州市拥有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13家、机器人培育企业8家,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近三分之一在广州。
 
  依托31年工业控制技术研发和制造的经验,广州数控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SK系列工业机器人。如今他们的重点工作剑指两路,一方面以大湾区为主阵地,在广东全省30多个市县布局相应工程部,在高危、重复性操作岗位推广“机器人代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加大焊接机器人的研发投入,实现焊接机器人产品的优化升级,拓展汽车整车焊接制造领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能清理探查管道也能协助开展海洋科考
 
  在一个地下污水管道口前,一款名叫“海螺”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正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身体,从小小的管道口钻进去。它带有高压水枪和探照灯,还可以实时拍照上传给地面的技术工人……由广东行远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这一款“海螺”小管径清淤机器人,专门用于解决500-1200毫米口径管道的清污。行远机器人副总经理陈祥兰介绍,“海螺”可以对管道进行清理、探查和修复。未来,将广泛运用于城市水务市场,预防水涝灾害;同时,也可以用于钢铁行业高温污水池清淤等。
 
  近年来,特种机器人整机性能持续提升,在极端环境、危险作业等场景下的操作能力大幅增强,促进太空探测、深海探索、应急救援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深海探险方面,广东机器人有精彩的表现。今年5月18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在广州正式下水,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拓展海洋科学、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助力。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建造理念和需求来源于南方海洋实验室,中国船舶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负责建造。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优势有啥?
 
  自主研发创新实现“进口替代”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它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自主研发创新的驱动下,广东智能机器人正在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弓叶科技总经理莫卓亚介绍,进口智能垃圾分选设备需要约200万元/台,但国产的智能垃圾分选设备可以低至20万元/台,能代替五六名工人的工作量,产能也能提升两到四倍。
 
  2019年,弓叶科技推出了中国第一台人工智能垃圾分选机器人,并率先应用于北京混合生活垃圾资源化项目。去年,弓叶科技又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喷气式光选机,每小时固废处理量高达上百吨,准确率高达98%以上。不久前,这一设备入选了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作为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手术机器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将来,小城镇的患者到县城医院就诊,通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运用,专家进行远程联网指导,让年轻的资历较浅的医生也能高质量地完成手术。这是妙智科技创始人谢智衡的愿望。
 
  妙智科技是全国首家将VR技术用于临床的企业。其中,该公司的精卫VR手术机器人系统,可通过对接规划与导航系统,由导航系统引导手术机器人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进行穿刺、置钉及截骨等操作,大幅度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手术风险。
 
  谢智衡希望可以推动手术机器人实现普惠性。他说,虽然在国内大家对手术机械很认可,但由于价格昂贵,渗透率比较低,“我们通过技术和算法降低成本,让更多的医院用上骨科手术机器人。”他透露,目前进口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售价约2000万元/台,而他们的产品能够做到500万元/台以下,这样的价格,会让更多的医院用得起骨科手术机器人,让更多的患者受惠。
 
  凭借技术优势推动“反向出海”
 
  几年前,云洲智能创始人张云飞将企业落户珠海。自云洲智能成立以来,已陆续推出全球第一艘环境监测无人船、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无人艇、中国首艘导弹无人艇、安防救援无人艇、自主航行货船等自主研发产品,业务涉及环境监测、海洋调查、安防救援、无人航运等领域,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实现“进口替代”,广东智能机器人正凭借着技术优势,推动中国智能机器人反向“出海”。弓叶科技的智能分选装备销往日本、俄罗斯等海外地区。莫卓亚透露,目前公司有三分之一是海外订单,希望将来能实现海外订单和国内订单各占一半。
 
  松灵机器人擅长户外底盘的开发和研制,在300公斤及以下机器人底盘应用范围内做到了国内的领先位置。松灵机器人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陈鹏介绍,在移动机器人平台领域,松灵机器人凭借其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上的经验和优势,大幅提升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他们的设备卖到了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能买咖啡、能安防巡检的“刑天”也受到外国客户的喜爱。记者了解到,有合作商看上“刑天”及其配备的完整运动系统。预计明年中,二次开发的“刑天”将被带到埃及协助当地的安防巡检。本末科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发货至海外和即将“出海”的产品约有100台。
 
  大湾区具备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近年来,全球知名品牌机器人陆续来到广东布局,本土机器人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记者查询发现,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共有51.38万家,其中,广东机器人相关企业达10.8万家,占比21.1%。完整的产业链是吸引众多机器人企业落户广东的一个重要原因。谢智衡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一个手术工具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从设计到生产需要经过五六次打样,在其他地方没有办法找到这么快的供应链,但在大湾区可以找到。广州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梁万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完整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上游数控机床及关键基础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专用设备、下游细分领域系统集成及检验检测与公共服务等。从需求端来看,大湾区有着国内领先的汽车、3C家电、消费电子、家居等机器人应用市场,因此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有强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支撑。从产业集群来看,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智能装备集聚区域,涵盖智能机器人等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中的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撑着广东省14万亿元工业生产体系,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产值突破万亿元的世界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梁万前同时表示,尽管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欣欣向荣,但截至目前,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缺少50亿元~100亿元级的领军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还比较弱,部分关键零部件还需要依赖国外进口。梁万前建议,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应当争取原创性技术有所突破,形成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生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速产品的应用推广;加强领军团队引进和人才培养;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专家观点
 
  打造产业集群统一标准很重要
 
  “打造产业集群,统一标准很重要。”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李建庆说,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不管是哪一类的机器人,到了另一个环境里面,也可以运动自如。同时,他还建议要提高5G通信的低时延、高质量发展,增加机器人的协同安全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涛则希望能够推动“政产学研用”链条发展。有好的政策引导;有相关的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大湾区;能推动专利转化利用等。
 
  企业看法
 
  产业引导做好“收”和“放”
 
  “希望在产业引导上体现‘收’和‘放’两个特点。”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表示,“‘收’是对应产业集群战略,发挥头部企业带头作用;‘放’是顺应产业的发展规律,走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在政策上给予产业更大的自由度。让产业循环活动起来,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