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资本涌向协作机器人 国产替代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资本涌向协作机器人 国产替代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2022-3-25  来源:-  作者:-

 
        “开始的时候压力很大,中午就在办公室里吃3块钱的方便面,也没有时间陪女朋友,两人天天吵架,最终,女朋友忍受不了我对她的不理不睬,选择离我而去,而我依旧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2-3点。”
“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个两居室里,我和3个合伙人不眠不休,醒了就干,困了就地睡觉,刚有点起色,无数个竞品及资本就杀了过来。”

       “创业两年后,身体各种问题,无论是各种检查,包括住院,就是没有啥大问题,但是身体一直感觉很疲惫,每天就是很累很疲惫,当然,依旧是单身,父母也是无可奈何,而事业上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依旧是无法买房和在北京立足。”

       这是几个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可以说,创业是一条“不归路”,在创业这个道路上,有赔了上亿元的创业者,也有24小时一直在奋斗的创业者,在创业者眼中,创业是一个梦想,也是一个信仰,为了这个信仰,创业者承受了各种难以忍受的生活。

       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创业者,中国的国产协作机器人行业才能脱颖而出。

       国产协作机器人获资本青睐
  
       近年来,机器人赛道日渐红火,协作机器人也脱颖而出,受到了多家资本青睐。

       协作机器人简而言之就是指与人在共同工作空间,近距离、协同工作的机器人,能让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慧。

       相较于传统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占地面积小,没有围栏,主要应用在小载重,空间狭小和需要人工配合的场景,并且没有特殊安装要求,办公台桌面也可以安装。这也意味着协作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不仅扫除了人机协作的障碍,而且还让机器人彻底摆脱护栏或围笼子的束缚。

       一般来说,目前市面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大类:应用低负荷,重复性工作;应用难以全部自动化、必须有工人参与的工作;应用生产灵活,需要经常修改机器人编程的工作。

       协作机器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代替单独的工人,并且双方之间可以快速互换,从而保障整个生产流程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此外,协作机器人本体价格低,若其价格能等同于一个工人年薪(约6万元,ROI=1年),相较于传统机器人来说部署成本低且具有高投资回报率。

       不过,协作机器人并不是万能的,仍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为了降低碰撞造成的损失,整个机器人的速度和重量必须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协作机器人的速度普遍较慢,负载也比较低,较小的自重导致刚性比传统机器人差很多,重复定位精度一般比传统机器人要低一个数量级。

       缺点并不影响协作机器人在制造业受欢迎,也不能抑制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

       协作机器人前方是“星辰大海”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2017年协作机器人全球销量为1.1万台,2018年销量为1.6万台,2019年销量为1.8万台;渗透率逐年提升,已经从2017年的2.75%提升至2019年的4.83%,并且随着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挖掘,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巴克莱预测,到2025年,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销售额将从2015年的1.16亿美金,增至114亿美金,增幅超过100倍,这几乎相当于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整机市场的销售额。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协作机器人销量已接近1万台,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在20%以上的年增长率。

       从国内市场客户端来看,得益于协作机器人具备高灵性部署与低成本特点,中小企业是采用协作机器人的主力军。此外,从现实情况看,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制造业努力寻找更灵活和高效的生产模式,以缓解劳动力不足和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这也为协作机器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协作机器人市场价格下探使得机器人替人越发成为可能。2019年,协作机器人单位小时成本仅有6.80元/小时,而人工成本已经上升至32.33元/小时。

       协作机器人应用市场呈爆发增长态势,其应用领域越发广泛,不局限于工业领域。协作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3C、医药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除此之外,协作机器人还可用于商业领域,目前在商用领域落地较多的场景是物流仓储和医疗领域。

       随着市场应用场景增多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众多玩家开始涌入协作做机器人这个赛道,逐渐发展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鉴于协作机器人为机器人设备的细分种类,其产业链同传统机器人有所类似,主要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三大环节: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总成本的七成以上,主要为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与减速器三大核心零部件。协作机器人除了应用上述的核心零部件之外,还使用直驱电机、模块化的编码器、关节力矩传感器和安全控制器等特殊的零部件。

       若上游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系统的成本和价格也将难以下降。

       以控制器为例,其在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有没有自主控制器是评判是否为机器人厂家的重要观察指标。目前国内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已经较为成熟,诞生一批专注于运动控制国产厂商,如埃斯顿(Trio系列)、新松机器人"  新松机器人(SIASUM-GRC系列)、广州数控(GSK-RC系列)、固高科技(GUC系列)等。

       伺服电机是机器人中的执行单元,也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厂商能够实现自给,如埃斯顿和新时达的部分机器人已在应用自行研制的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不过,在国内伺服市场上,国外品牌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其中日本企业占据近50%市场份额,主流品牌有松下、三菱电机、安川、富士等。

       减速器是机器人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主要分为RV减速器与谐波减速器。由于减速器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该领域由日本企业近乎垄断,日本的纳博特斯克(RV减速器)和哈默纳科(谐波减速器)合计市占率超过70%,其他参与者还包括日本新宝、住友电工等。国内厂商在此领域也开始攻坚克难,代表厂商有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南通振康(未上市,RV减速器)、中大力德(RV减速器)、中技克美(航天专用谐波减速器)等。此外,昊志机电、秦川机床、双环传动也有相应的研发布局。

       在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以安川电机、发那科、abb、库卡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国产机器人本体制造厂商(规模化)主要包括埃斯顿、汇川技术、新松机器人、拓斯达、埃夫特" 埃夫特、新时达等。

       总体看,国内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机器人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集成环节,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同国外厂商仍有一定差距,但国产厂商也开始往上游发力,构筑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绿的谐波2020年获得交叉滚子轴承专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减速器企业。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绿的谐波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08.16%;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44.98%。其收入和利润在2021年上半年加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下游机器人厂商采用国产减速器实现进口替代。

       国产协作机器人融资热
  
       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升级,进一步催化了中国更多从业者和资本投入协作机器人赛道。在国内协作机器人阵营中,初创型企业公司有遨博智能、节卡机器人、珞石机器人、艾利特等;上市大公司有新松机器人、格力机器人及大族机器人。

       2022年2月,机器人行业共发生29起投融资,其中亿元级融资共发生15起,已披露融资金额总计约在54亿-74亿之间。近期,协作机器人厂商珞石机器人获得新希望集团领投的4亿元战略轮融资,用于智能化产业升级场景;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 5000 万美元 B轮融资;

       2022年3月11日,艾利特机器人宣布,已完成由尚珹投资和达晨财智联合领投,坤言资本跟投的C1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协作机器人及整个机器人行业需要较高技术储备,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这就会导致初创企业存在融资困境。此外,这些初创型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控力不强,价格优势缺乏也会导致其产品市场出货量受限,从而导致其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没有业绩支撑的初创企业一旦烧完上一轮融资后,对后续投资机构来说具有高投资风险。因此,资本更加青睐可以率先实现技术落地的初创企业。

       不过,鉴于整个赛道发展处于高景气度,协作机器人领域或将“大有可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