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企业动态>对话埃夫特总经理游玮:长期需求与短期瓶颈
对话埃夫特总经理游玮:长期需求与短期瓶颈
2020-12-22  来源:--  作者:-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3C产品制造业等应用领域的投资持续上行,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上升周期。短期内“十四五规划”、新基建的助推,叠加长期视角下,产业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步释放。在此背景之下,埃夫特围绕国内下游增量市场开拓与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两大核心战略,依托智能共享工厂的创新发展理念,构筑起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机器换人”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核心增长逻辑,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同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依旧偏低,根据IFR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为140台/万人,虽然略高于99台/万人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提升空间依旧很大。在技术层面,工业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是产业链的核心利润环节,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该领域的国产化替代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之下,对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渗透,以及上游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复苏的关键要素。在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埃夫特如何看待产业升级推动下的国内增量市场?如何通过布局通用工业开拓新“蓝海”?如何通过自主替代打破行业利润瓶颈?本期金融界《实践101》对话埃夫特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游玮,探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增长与突围。
  
       通用工业蕴含千亿“蓝海市场”
  
       工业机器人在各大核心制造行业均有较为普遍的应用,其中汽车工业、3C电子行业是主要的下游应用场景,占据60%以上份额。因此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投资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呈现出强周期性特征。202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打开增量市场,汽车行业的产销量边际好转,同时5G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也激活了3C电子行业的增长,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Choice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国内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2万台,同比增长15.3%,累计产量18.69万台,同比下滑6.1%。国内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自2018年9月开始,受到宏观经济下行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出现了连续13个月的下滑,在2019年10月实现转正,随后连续3个月增速逐月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16.07万台,同比增长18.20%,其中2020年9月单月产量达到2.32万台,同比增长51.40%,产量与增速均创下历史新高。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复苏建立在短期与长期因素的复合影响之下,游玮认为,“短期内,十四五规划、新基建带动下的光伏、3C、轨道交通等领域需求逐渐旺盛,拉动了相关生产设备的投资,对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长期来看,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也将愈发明显,机器换人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快速增长,但密度依旧偏低。根据IFR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9台/万名雇员。2018年,新加坡工业机器人密度达 831台/万名雇员,居于全球首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40台/万名雇员,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作为制造业大国,较工业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而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通用工业领域的机器人渗透率水平较低。游玮指出,“汽车工业的机器人渗透率大约能达到20%-30%,其中个别作业环节,例如焊接能达到50%以上。但平均下来全球的机器人渗透率却只有1%左右,从这一差距中可以看出,还有很多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依然很低,这其中就包括了通用工业领域。”
  
       从全球范围来看,除3C电子、金属加工之外的其他通用工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普遍低于汽车工业的20%。而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在通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深化。正是看准了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埃夫特在通用工业领域,以行业、应用场景作为约束条件,形成差异化的商业模式,通过“换道超车”的发展模式,打造自身的全球竞争力。游玮认为,“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增量市场会在中国,而中国的主要增量市场会在通用工业领域。”
  
       增量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抓住机遇开拓市场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游玮说到,“要做到贴近市场,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中国是通用工业大国,因此国内机器人厂商在这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通过获取第一手的应用场景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使得工业机器人更加智能,更加易用,从而将其应用到传统通用工业的柔性作业场景中。”在游玮看来,国内的通用工业领域不仅仅是工业机器人的“蓝海市场”,同时也是国内机器人厂商的“优势战场”。
  
       自主化打破利润瓶颈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复苏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虽然背靠国内庞大的增量市场,但海外龙头厂商对于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垄断也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成本难题。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产业上游为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成本大约占机器人整机的70%左右,是产业链上最具议价能力的核心利润环节。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基本垄断全球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厂商面临着经营亏损的问题。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工业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
  
       面对行业内的这一利润瓶颈,埃夫特如何布局上游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替代?针对这个问题,游玮在对话中回答到,“目前埃夫特已经实现了控制器、伺服驱动和精密减速机的自主化,以及伺服电机本体的国产长期战略配套。其中,埃夫特率先实现的是控制器的自主化。因为控制器不仅涉及到材料成本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所有智能化功能都需要一个载体来实现,而控制器就是这个载体,在该领域的自主化对于保护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知识产权至关重要。此外在六轴合一高性能驱动器和RV减速机方面,埃夫特均在自主化上取得了有效进展。”
  
       埃夫特在招股说明书中写到,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低,是制约埃夫特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提升整机产品毛利率的关键。按照发展规划,结合募集资金项目的投入,埃夫特核心零部件设计产能逐步达产,2022年之前,将基本实现控制器、伺服驱动、RV减速器的自主化。2017年至2019年,埃夫特的毛利率分别为10.51%、12.63%、16.38%。而根据招股书推算,若整机产品核心零部件在控制器、减速器、伺服驱动领域实现完全自主化,埃夫特的整机毛利率可以提升至36%左右,盈利水平将得到较大提升。
  
       自主化与国产替代势必需要坚实的技术研发能力作为基础,在研发布局上,游玮介绍到,“埃夫特始终将产学研一体化作为战略主线。研发方面,在成立初期就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线规划,依托于此,埃夫特通过海外并购与技术引进的方式寻求突破,海外并购最大收益在于可以将海外资产作为持续获取技术与人才资源的‘桥头堡’。在人才培养方面,埃夫特通过将国内有能力的年轻人送到海外合作院校学习,并且参与到海外资产的管理运营当中,提升自身的人才储备,在产学研合作的战略主线上实现人才梯队的搭建。”在游玮看来,与海外的学术与技术交流,以及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在埃夫特的技术研发布局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共享工厂”激活行业增量
  
       无论是通用工业的“蓝海市场”还是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自主化替代,都已经或多或少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共识。而撬动这一增量市场,突破行业内的利润瓶颈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路径。“共享工厂”模式是埃夫特激活工业机器人发展潜力的独特尝试。“共享工厂”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通用工业产业集聚区,通过与政府平台或龙头企业合资形式,建立智能共享工厂,埃夫特为共享工厂提供智能制造系统,为产业聚集区的中小企业集中提供租赁服务、代加工服务,通过集中服务,实现规模效应。该模式下,中小企业无需进行设备投资,解决投资门槛的问题,无需为设备操作、编程、运维等事项操心,解决了不会用的问题。该模式解决了企业用工荒导致的停产问题、产品制造环节一致性差的问题,并化解了企业的职业病防护风险,同时实现了环保集中控制。
  
       对于“共享工厂”,游玮补充到,“‘共享工厂’模式实际上就是激活增量市场的一种方式,中国的产业形态往往会产生区域化的特点,产业经济区在国内相当普遍。而其中的中小微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对工业机器人是有一定需求的,但考虑到成本问题,会出现‘买不起’、‘不会用’等问题。共享工厂的出现,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设备投资门槛、维护门槛,操作门槛,从而一站式解决用工荒、环保集中控制等一系列的问题。”
  
       “共享工厂”模式有着诸多好处,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技术方面的难题。对此,游玮进一步补充到,“‘共享工厂’的想法在2016年就已经初具雏形,但直到2019年年底才开始实施,这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多品种、小批量的协同问题。不同的产品需求不同的生产方式,如果对每一种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编程,那么工厂的经济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云端架构和相关智能算法是实现“共享工厂”业务模式开拓的关键要素。”目前,埃夫特在喷涂、焊接、抛光等领域实现了自主程序生成。未来,将引入云端架构和相关智能算法,使得机器人针对特定行业和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逐步完成工业机器人在家具、卫陶、五金、钢结构、物流等通用工业领域的渗透。
  
       埃夫特于今年7月登陆科创板,在对话的最后,游玮结合资本市场的变化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展望到,“注册制的推行,降低了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但与此同时也在加剧行业的分化。在资本助推的过程中,企业更应注重战略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从而实现长期发展价值。”
  




       (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