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机床电器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床电器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床电器网> 热点新闻>日媒称中国需求让全球机器人市场“盛况空前”
日媒称中国需求让全球机器人市场“盛况空前”
2018-1-29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日媒称,全球的机器人产业正可谓盛况空前。不仅在面临着少子高龄化和人手短缺问题的日本,新兴经济体也由于人工成本上涨而使得自动化需求持续增长,从大型机器人企业到零部件厂商都在竞相增产。伴随与人类共同作业的“协作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术的进步,机器人产业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不断进化。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26日报道,统计数据也揭示了机器人产业的旺盛局面。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日本工业机器人2017年7~9月的总出货额(基于会员企业算出)同比增长33.9%,增至1959亿日元。为满足空前高涨的机器人需求,大型机器人企业正在加紧增产。另一方面,零部件厂商也在加紧应对当前局面。“精密减速机”是机器人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大型生产企业Harmonic Drive Systems将建设新工厂,把日本国内面向工业机器人的减速机产能增至目前的2.5倍。
 
  为什么机器人需求会如此旺盛呢?报道称,可以说中国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在人工成本上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产业振兴政策,希望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企业积极采用机器人。许多观点指出,电子产品代工服务(EMS)企业大量引进机器人拉动了需求增长。
 
  报道称,为争夺中国需求,各大机器人厂商纷纷扩大在华生产。美的集团旗下的德国库卡在中国新建两家工厂,准备2019年年底前把在华产能增加到目前的4倍;三菱电机将从2018年6月起开始在中国生产工业机器人,加上在日本的生产,总产能将提增至2016年的1.5倍;安川电机除了着手在中国工厂增产外,还正式与美的集团开展合资经营,致力于把双方联合开发的护理及康复机器人投放市场,还将对外销售面向工厂的自动化系统。
 
  报道称,在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使用更方便、更聪明的机器人受到青睐。各家厂商纷纷开发能与人类一起工作的协作型机器人,推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上的研究。机器人相关产业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或将大幅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
  
  
安川电机将应对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扩大(上海市的基地)(《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他们关乎中国制造的未来 中央发话:待遇要提升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什么人算技术工人,我国技术工人现状如何,如何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高技能人才有多少?仅占就业人口6%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
 
  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称的“八级工”等高技术人员。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无论总量还是比例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
 
  此外,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还存在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等现象。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专家表示,我国的汽车制造、精密仪器加工、乃至手表、首饰等依旧和世界强国有较大差距。技术人才的队伍规模和素质、工匠精神的传承等,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表示,目前我国技术人才结构仍然很不合理,这对发挥“人才红利”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旧是一个制约因素。
 
  展开职业培训 破除“设备易得、技工难求”尴尬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宏伟目标,10年以后即中国制造业计划进入工业强国的年份,中国的产业工人有望达到一亿人,按照比例推算,中国制造业高级蓝领工人的缺口将扩大到3000万人—5000万人左右。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技术蓝领”成为中国在全球吸揽的重要对象。如果继续青黄不接,中国将不得不到国际市场寻找技术蓝领。
 
  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发展迅猛,既能突出重点群体,如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开展以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春潮行动”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介绍,目前我国已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了两批试点工作,全国每年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近2000万人次,为促进就业创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磅信号:技术蓝领待遇、地位都提高
 
  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给出了有实际意义的信号:蓝领将同样成为社会上收入高、被尊重的人才。
 
  会议强调,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鼓励技术蓝领成才的文件已经很多:
 
  
  
      目前,地方也正在制定技术人才的相关意见,如湖北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该省将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一方面,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通道,符合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的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对应申报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另一方面,湖北省还将建立特级技师制度,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可享受正高级职称相关待遇。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期,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以使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