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工业母机站上风口,机遇来临挑战并存
2021-9-1 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作者: 李强 (秦川机床总裁)
摘要:近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分析总结当前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此新闻一出,媒体热议,带动工业母机相关概念走强,资本市场反应迅速,引起各方关注。为此,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特向业内几位老总约稿,围绕此次讲话及要点,谈谈对行业发展的思考。
李强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总裁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会议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经过周末的信息发酵,通用设备板块在证券市场集体受到热捧,一向寂寞的机床企业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网红。历史的机遇让工业母机站上了资本的风口,那么机床企业如何用好这个机遇,并迎接可能面临的挑战?
机床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处于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前端,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对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度极高。
中国机床历史上的几次发展机遇都是由国家资本推动的。包括新中国建国之初建成“十八罗汉厂”,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布局一批三线企业,以及为二汽配套开展的“精密机床会战”,为机床行业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推动了机床行业进步和发展。但在80年代改革之初被率先推向市场后,机床行业基本面临着资本和人才流失的局面。
加入WTO为机床行业迎来了10年左右的黄金时期,但大多数企业都走上了做大规模和同质化竞争的道路,这也成为2012年以来行业深度调整,众多老牌企业相继重整的主要原因。
国家04重大专项的实施,是国家对机床行业支持的一次重大行动,使得一部分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得到增强,中高档机床水平得到提升,一些应用领域的高端机床国产化从无到有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部分关键功能部件实现国产化批量配套,渡过了这一轮深度调整的艰难时光。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清洁能源、高速铁路、大型船舶工程、IT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基建”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机床消费主体,加工对象的材料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引起了机床需求结构的明显变化,机床消费更趋精密化、高档化、成套化、智能化,产品升级空间广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将工业母机列为“七大瓶颈”之首,是本次机床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的发端。相信通过国家战略重视、产业政策支持以及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必将会给机床行业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身处其中的机床企业要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推进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同时也要冷静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
第一,做机床需要沉淀,坚守才有未来
机床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它产业链条长,生产周期长,市场容量小,投资回报慢。能够在市场上生存,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和坚守。秦川机床从60年代内迁建厂,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成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和坚守是最重要的,即:坚持不忘初心做中国好机床,坚持强基固本练好内功,坚持“铁拳抓质量,精心创品牌”,始终坚守做强机床工具主业,引领机床工具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始终坚信中国人能够造出好机床。
第二,政策支持,重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机床是国之重器,各个国家都会对机床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一些机床强国更是对其产业发展予以政策倾斜,甚至会直接给予细致周到的政策保护。比如日本1956年就有《机械工业振兴法案》,机床名列首位。美国国防部也对该国机床企业给予过高额补助。面临行业风口,我国除了给予定向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支持外,还应该把重点放在营造良性有序的发展环境上,着力构建规范健康的行业生态圈。恶意的低价竞争行为和依托资本优势的市场绞杀行为,常常导致行业内企业以互相压价手段获取市场机会,破坏了市场,扼杀了企业。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强约束的行业自律规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健康发展,形成可持续的竞争生态和合作共赢的企业关系。
第三,分类分层,针对性地精准施策
国家战略重视,激发了资本市场对工业母机的热情,下一步的国家支持成为关注重点。我们建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对行业产品按技术水平或应用领域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类别产品竞争特性及战略作用精准施策,给予持续的政策支持。对在战略领域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外对我国禁运且完全垄断,并直接竞争的高端(尖端)产品,需要国家全力支持;对在重要应用领域与国外产品形成竞争的中高端机床装备,可以由市场主导、国家政策引导发展;对量大面广通用机床装备产品,可以由企业围绕用户工艺走定制化规模生产的路子。
第四,机制创新,加速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
国内目前大多数机床产品是跟随、模仿,或者引进产品技术,自身核心技术研究不够,产业化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导致行业中高端举步维艰、中低端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国家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将对行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正向研发能力注入国家力量。陕西省在这方面已有全新布局。把数控机床产业链列为23条重点产业链之首,由省级领导亲自担任链长,以秦川机床为“链主”单位,聚焦制造主业,打造创新联合体。秦川机床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针对产业链“痛点”和创新链“堵点”,结合国家04专项,以包含政产学研用金在内的“牵头单位+核心层+紧密合作层+一般协作”的合作模式和框架,组建了“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研成果产业化作用十分突出,让国产机床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实现验证改进。近两年来,秦川机床明晰战略聚焦主业,深入推进机构重组、三项制度改革,加强运营管控,企业研发攻关能力得以提升,通过“秦川-法士特协同”机制,公司研发的多款高端机床,在法士特及其配套体系得到及时地应用验证和迭代改进,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体系设计,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机床产业人才储备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报酬低是主要原因。新的市场机会来临,企业要有集聚高端人才的制度安排和载体,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研发基地和环境。目前,广泛建立的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将成为新时期的研发人才聚集载体。秦川机床为研发人员量身定制的“宽带薪酬”体系,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能人才不足,需要从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入手,打通人才发展通道,让更多的得到技能训练的年轻人成为新的产业工人。德国、瑞典等的双元制培训模式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一种模式,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抄照搬,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探索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秦川集团的“双五机制”(五级“星级员工”体系和五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体系)为技能人才成长畅通了路径,在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高层重视,产业链有需求,机床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站在资本狂欢的风口,学会坚守比随风起舞更重要。风口上飞起来的“猪”,风停了还是要回到地上。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