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司宾太克
功能部件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功能部件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功能部件网> 行业资讯>2020机床工具CEO在线论坛聚焦产业链及基础制造能力
2020机床工具CEO在线论坛聚焦产业链及基础制造能力
2020-6-24  来源:--  作者:-
 
       2020年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开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大家工作和生活的节奏,给全球的经济和机床工具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国际形势和各领域的需求也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针对行业的热点问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每年都组织行业的CEO论坛,今年受疫情影响,6月18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组织了线上CEO论坛,论坛围绕着机床工具行业产业链的情况及基础制造能力这个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提升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基础能力,分析我国机床产业链有哪些短板,有什么弱项,并提出如何改进和提升的一些建议。
  
       论坛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王黎明秘书长主持,论坛对话嘉宾分别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毛予锋,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桥,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景喜瑞,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冷志斌,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耀,瑞士托纳斯大中华区总经理单锡林。此次在线论坛受到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直播在线听众达到2.3万以上,听众积极参与互动,点评分析对话嘉宾的精彩观点,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王黎明秘书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眼下行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很多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但在困难中我们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第一大机床生产国,有着相当强的自我循环能力,工业体系也非常完整。行业同仁要共同努力,要坚定信心,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创出一片天地。
  
       下面我们概括梳理了本次CEO线上论坛各位对话嘉宾的精彩发言,并凝练其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关于机床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问题的研讨,已成为当下中国制造业的热门话题,从政府官员到企业家、产业精英、从业人员、媒体人都极为关注此问题,这说明某些领域和环节可能遇到了问题,或者是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有一个事实必须面对,突发的疫情事件将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制造业带来冲击将是大概率事件。
  
       市场需求变化凸显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机床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变化因素是需求变化,机床行业的产业属性和需求是密切相关的。
  
       26年前,美国兰德公司曾对美国机床工业下滑的原因做过反思,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美国国内机床消费量从1981-1983年高位急剧下降,并且此后从未完全恢复。那么,此后美国机床工业为什么没有抓住全球机床市场需求激增的机会呢?兰德公司给出了根本原因,即机床工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两个趋势性变化:一是机床技术的快速变化;二是向全球化竞争转变。机床产业的一个属性就是市场容量有限,技术变化快,现在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中国经济随着全球化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过程中,中国机床工具产业也获得了规模性的增长,享受了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红利,与自身相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机床工具产业面临着需求的重大变化。而需求是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具体表现:一是需求总量缩小;二是需求结构变化明显,且呈现需求升级趋势。下面分享最近的统计数据(仅指金属加工机床):中国2019年机床消费额223亿美元,同比下降25.3%;全球占比从2018年的31.4%降为27.2%。但仍为机床消费、生产和进口第一大国。机床消费额从2011年一直下降,而且占比也在下降,这一点值得注意。2019年进口机床72.9亿美元,占消费额33%。其中:金切机床57.6亿美元,占金切机床消费额的41%;成形机床15.2亿美元,占成形机床消费额的19%。
  
       美国加纳德公司预测:全球机床市场需求出现下行周期。在需求下降的趋势下,全球机床行业的竞争会加剧,加之新冠疫情叠加,更凸显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需求存在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此前如此大的需求并没有缩小我国金切机床分行业中中高档产品与世界机床强国的差距,问题何在?如何破解?
  
       2019年8月26日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强调了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重要性。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并提出几个方向: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政策协同为保障。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会议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增强自主能力。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此次新冠疫情突发导致部分物流、交通和供应链中断,使我们再次认识到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性,认识到哪些产业是必须保留的,哪些基础的制造能力是不完全以效率为导向,而又是必要的且必须予以战略投资的。机床工具产业是整个制造业链条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其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水平对制造业整体升级、实现自主可控意义重大。
  
       产业基础与产业链构建机床工具产业生态圈
  
       关于产业基础,针对机床产业可从两个层面去思考。
  
       一是机床产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制造层面,机床产业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是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石,是高端装备中的“卡脖子”产品。
  
       二是机床产业自身的基础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四基”+工业软件;二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投入,机制体制等;三是人才;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五是营商环境,包括资本投入、要素市场、税收制度、产业政策等。这几方面既有企业自身层面的,也有行业和社会层面、政府层面的,从这几个层面构建机床工具行业的产业基础,其核心就是技术和人才。
  
       关于对产业链的认识,毛予锋认为,产业链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供应链的连接往往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了解机床的产业链应从供应链入手,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是否畅通、运转是否有效和高效;二是供应链是否有合理的布局,如区域性布局或国内国外布局;三是供应链是否可控,是否存在“卡脖子”产品和“堵点、断点”等环节。机床产业链“卡脖子”产品和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档产品,关键零部件,检测、在线测量装置,工业软件等。
  
       产业基础与供应链、产业链有内在联系,只是在不同的维度体现出所关注角度不同。说到供应链,不能不提价值链和创新链。价值链是效益导向的,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供应链是效率导向的,为制造降低成本;同时,价值链是内部导向的,关注外部的资源向组织的流进。供应链是外部导向的,关注资源在组织内外之间的流进及流出。实际上,价值链与供应链是相互结合的。目前阶段,我国机床行业的痛点是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无法取得很好的利润,无法在研发上投入,或企业自身在研发上的投资能力和投资强度的持续性无法保证,很难吸引到急需的人才和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在价格战恶性竞争的死循环中不能自拔,无能为力。这也是机床产业生态圈建设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局面。作为行业组织,我们愿与大家一起守望行业,一起为机床行业的发展鼓与呼,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从产业链上游着手,强化正向设计能力
  
       提高正向设计水平,从上游入手,包括材料、功能部件,如滚珠丝杠、直线导轨、主轴、轴承、数控系统等。秦川机床针对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箱)的数字化加工装配检测,打造了包含精密复杂刀具、工装夹具、金刚滚轮、高效高精度齿轮加工机床(YKS7225)、齿轮测量仪器在内的汽车自动变速器齿轮(箱)数字制造工艺装备链。宝鸡机床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对标国外高端产品,研发的BMC-500TV五轴车铣加工中心、CK7670LE数控轮毂车床、柔性生产线等产品,也已相继进入新能源轿车等新兴领域。秦川机床针对“三航两机”领域成功开发了系列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匣、涡轮盘、叶轮盘、叶片,飞机填充用复合材料,高速导弹弹舱等的专用加工设备。这些都是通过以用户需求为引领,深入研究用户工艺,针对用户典型零件,完成正向研发形成的典型成果。
  
       用户牵头,发展新型产学研用模式
  
       机床作为加工装备,与用户工艺紧密相关,其技术水平需要通过下游用户的使用来验证和提升。要实现用户牵头、主机导向、发展新型的产学研用模式,“用”要摆在第一位,以用户工艺为先导,“用”是越来越重要的关键环节。秦川集团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模式,通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公司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2019年研发投入3亿多,占产品销售收入12.32%。
  
       具体做法:一是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实现创新资源互补。公司紧盯国家战略性行业需求,结合公司在精密复杂工艺装备领域多年来的技术积淀,致力于国家重大战略产品研发,以航空、航天、军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端工艺装备为主攻方向持续创新。二是共建创新平台、提升产学研合作广度。三是通过资本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
  
       在关键领域上,用户要能够充分介入,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市场引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事关国家长远发展、重大利益和安全的必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计划和工程,在重点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组织一批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各类创新资源集聚,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行业协会要致力于采取有力措施引导行业在国家、社会、企业等多层面形成健康生态圈,使行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健康生态最重要的一点是行业内的企业要有自律精神,不能通过价格战来谋取一时的利益,最终危害整个行业的发展基础。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技术和人才是核心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武重视察,鼓励武重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武重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高端装备、短板装备、自动化装备的需求,坚持机床与专机并重,打造相关产业链,向高端产品转型,向维保工程总承包即制造服务转型,并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平台服务,向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通过几年的实践,武重实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加大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创新。武重坚持完善技术研发体系,聚焦基础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在一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比如,船舶用加工中心实现了工作台自动交换,五轴联动;开发了大型海上风电系列专机;开发了大飞机装配用的龙门移动多单元数控机床,等等。在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同时,武重也在加快产品研发体系的构建,坚持探索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改进一代的发展思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公司产品向高端化转型。
  
       在人才发展方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畅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设有科技骨干、科技带头人、兵器科技带头人、兵器首席专家四个通道;对技能人才设有工匠、技能带头人、兵器技能带头人和兵器首席技师四个通道,打造工匠精神。武重新品研发实施项目制管理,每年项目奖励金额高达百万元,最大一个项目奖励230万元。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激励技术人员持续创新,自主创新,加快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升产业技术能力。
  
       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
  
       后疫情时代如何抢抓发展机遇?行业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国内经济中长期向好没有改变,疫情带来挑战,但也为我们赢得了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会,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抢抓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性增长带来的市场机遇。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贴近用户需求,瞄准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紧跟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需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装备。二是发展线上经济、云端服务,推动转型,加强现有产品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型制造的深度融合,主要是打造武重高端装备与制造的服务平台,致力于机床维修服务,向制造服务转型。三是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用好用准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中央支持湖北的一揽子政策,有效聚集各种资源,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行业的“卡脖子”问题,实现自主可控,抓重点,补短板,夯实产业能力,实现产业基础再造,推动机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武重和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分别开展了国家级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创新中心的建设。
  
       围绕需求减少、需求变化和需求结构升级,武重今年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订单都有增长。
  
  
       市场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机床需求量和结构变化具体表现为市场总量的蛋糕变小,结构变化,竞争加剧。一个根本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40年,之后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按照规律整体资本投入和社会投入需求应该是下降的,但因为金融危机,全球的刺激政策又持续了10年。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增量变成存量,蛋糕变小,总体概括就是过剩,几乎没有什么行业不过剩,这也是现在和未来的一个基本面。机床行业的过剩是数量上的,结构上还有空间,以金切机床为例,还有40%的进口。
  
       与下游头部客户实现目标和利益捆绑
  
       对于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瓶颈,从国家到行业层面都组织了很多攻关项目,比如通过各种专项项目,在很多细分领域都取得很大提升,但是行业上升的空间依然很大,差距也并没有缩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产业基础的短板;另一方面就是应用工艺的短板。对不同细分行业的下游用户应用层面的真正理解,是帮助我们做好机床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两个短板的基本解决路径,在过去这些年,从政府到行业到企业做过很多梳理,梳理出的关键词都是正确的,比如“四基”的提出非常正确。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没有落地,没有突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突破,真正落地?
  
       没有真正落地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持续,不持续中的关键又是团队的不持续和不稳定,这是大环境、大氛围,体系、机制的问题,具体一个企业无法解决,制造业下游的头部企业要和我们一起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具体建议是,针对应用层面的必要性,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每个行业都有细分领域,机制上要实现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真正的目标捆绑和利益捆绑。比如,一些创新中心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因为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捆绑。如果针对某个机型或功能部件的开发,由下游头部客户来牵头,这种用户持续驱动的方式要更有效,政府层面可以创造氛围,建立机制。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要依靠长期经验和积淀,这是行业的规律和属性,要尊重它,敬畏它,不能违背它。行业要沉淀,要积累,就要保持团队的持续。除了链条的持续,企业内部核心的持续需要回到企业自身,不能只怪环境,简单的等靠要。
  
       企业个体要先聚焦再创新
  
       这两年的贸易战和疫情给我们造成很多影响,也给了我们新的机会。世界面临百年大变局,行业也面临一些根本的变化。之前30多年机床行业呈线性发展态势,保持增量状态。过去企业发展更多从点上去思考,市场不好就降成本,提效率,熬一熬就能过去,现在企业战略需要从面上去思考,大变局很多,要从根本上、顶层上、结构上进行梳理和定位,要从战略上尊重根本,尊重规律。行业资源是有限的,产业链条上的事情要靠机制体制去解决,作为企业个体,还是要先聚焦再扩大,聚焦就是解决要做什么事情,聚焦后就要创新,外部在急剧变化,只能靠持续的、方方面面的创新去解决。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要共同面对,形成合力,协同共生。
  
  
       如何改进提升机床行业的竞争力?行业整体处在下行周期,面对一些共同的困难,竞争形势比较严峻,但要看到行业经过多年进步,已经能够满足相关重点领域的需求,比如在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所突破,在成形机床领域,以济南二机床为代表,国产汽车冲压线已经迈入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心,按照国家的战略规划,机床行业要实现高精尖的战略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的困难,有创新的难题、人才的难题、生态的难题等,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保持清醒的头脑,变压力为动力。
  
       尊重和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机床工具行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基础工业,大部分产品都是单件小批量,而不是批量、自动化流水线生产,针对这样一个行业特点,提升行业竞争力无法短期实现,单纯依靠资本投入更是行不通的。机床工具行业提升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制定行业提升能力的时间表和发展路线图,一些重点工程要分类去实施。对不同的机床工具产品要分类施策,对于中低端的产品,可以采用市场机制,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更多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高端机床领域,国家和行业组织要更多地发挥产业政策支持的作用。对不同层面要区别对待,这是机床工具行业的产业规律,不仅中国要这么做,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建设新型技术研发体系,合理配置行业有限科技资源
  
       通过行业几十年的发展,行业的研发体系,从改革开放前有相对专业的分工,到目前基本没有专业化分工的状态,全部是市场化竞争的格局,有利有弊。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要研究行业科技研发的生态建设,未来应该以企业和专业研发机构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体系,这里面既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也要强调一些与企业高度协同的专业研发机构的专业能力建设,以支撑支持企业的发展。这个体系需要分工协作,比如机床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一些基础零部件也离不开整机的整体设计制造,因此不同领域的机构可以形成一种系统的布局,形成专业互补。在研发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要适应新的时代,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适应下游客户对产品的一些新的需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喊口号,企业要实实在在进行持续的投入,亚威股份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领先战略,10几年来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保持占销售收入5%以上,这两年基本达到7%,把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落到实处,不断推出一些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支撑企业规模增长、效益增长,企业经营指标多年保持了8%-10%的净利率。
  
       需求牵引,呼吁需求侧相关的支持政策
  
       行业未来发展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就是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关系。中低端产品要发挥市场机制,一些高端产品要适度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高端产品最终是用出来的,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打磨,得以改善提升,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突破。我们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打通创新产品应用最后一公里,政府、行业组织要更多地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要鼓励机床制造企业和用户单位合作,共同改进改善自主创新的高端产品的性能。首台套政策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需求侧进行扶持的政策,称得上行之有效。首台套不一定单指第一台产品,是泛指第一阶段的某个产品。另一方面,相关必要的补贴政策也是行之有效的,包括增值税减免政策。发展到今天,机床工具行业的作用虽然重要,但在国民经济中竞争力不够强,规模体量也不够大,16%的增值税属于第一层级,是否合适。对行业税收政策的支持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普惠性,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对装备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国机床需求进入一个下行周期,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做好国际市场的开拓,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概括而言,一是要加强行业指导和组织,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三是加强对市场端的支持。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将国家出台的一些支持机床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确确实实提升行业竞争力。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追踪细分市场
  
       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的建设,要对标世界一流的工厂,比如德国、日本、瑞士,看到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哪里。现在中国机床市场已经是世界级舞台上的竞争,几乎所有的外资公司都把中国当作是第一大竞争市场。中国已经保持世界第一机床工具制造大国和消费国很多年,2019年我国进口机床在下降,国产机床消费在下降,但进口机床比例甚至还有所上升。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去年宏观形势的影响,全球经济都在下降;第二,支撑机床制造业的第一大行业——汽车行业在下滑。其他行业怎么样?航空航天属于高端市场,近年不少国有企业在涉足,但是整体占比少,总量不大。总量比较大的热点市场有哪些呢?第一个热点是电子行业5G市场,这个领域的产品要求高速化、自动化,日本企业在这个领域占有垄断性的市场份额;第二个热点是医疗机械领域,这个市场空间很大,但也以进口机床为主导。中国机床市场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内企业要精准施策,找到国产机床市场的空白点。
  
       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重组
  
       分析我们的差距,从产业链开始,要考虑我们的原材料、功能部件、控制系统、测量工具等环节是否过关;还有人才,一流外企都是全球招聘,人才都是国际化的,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创新,人才培养是根本,要打开胸怀,把世界人才吸引进来。
  
       如何提升?第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紧盯世界前沿的技术。第二,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供应商、机床制造商、用户单位要结成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径,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第三,针对中国机床行业全球最大的市场、健全的行业体系、举国体制等几大特色,首先要对市场需求有信心;其次要发挥制度优势,我们的产业链还处于转型阶段,要从国家层面把顶层设计的优势发挥出来,要精心打造合适的环境和平台,组织协调攻关;最终行业需要步入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第四,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利用市场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有效整合。2008年金融危机及之前一段时间,欧洲、美国、日本的世界知名机床企业都进行过重组,以目前的形势看,很快下一轮的重组也会到来,包括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
  
       最后,王黎明秘书长又针对行业共同关注的CCMT2020(第十一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停办事宜向业界进行了简要说明。指出,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初,协会及时做出了展会延期的决定。之后,随着疫情缓解、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上海虹桥展馆虽有档期可以使用,但对各方面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很高,特别是考虑到疫情仍存在的不确定性,经过认真评估和充分论证,为了切实维护境内外参展商、观众和合作单位的利益,保障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最终决定停止举办CCMT2020展会。同时,协会决定将全力以赴筹办好即将于2021年4月12-17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的CIMT2021展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并希望继续得到政府部门、合作伙伴、参展商和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作者:兰海侠  责编:张芳丽)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