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珠西实践”
2018-4-28 来源:转载 作者:-
广东省经信局4月19日公布《关于扶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2018~2020年)》,对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扶持,对各市符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展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及韶关配套区,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机的配套产业体系予以扶持,采取股权投资、贴息和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珠西各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
为解决广东省东、西两岸发展失衡问题,增强装备制造业实力,201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依托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顺德等地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力争将其建设成国内领先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珠西地区先进装备制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企业活力大幅提升,并于2016年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成为广东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亮点,为探索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加速落地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经验
一是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构建部省市纵向贯通、城市间横向联动推进的政策体系。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了部、省、市联动推进的良好局面。在部省间,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共同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合作协议》,明确了在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地区间,确立了由珠江西岸“六市一区”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共24个单位组成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各地区积极响应,市级(包括顺德区)层面共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文件54个。在部门间,省有关单位出台扶持政策措施文件39个,从用地、用海、财政、金融、人才、创新、项目审批、环评手续等角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带建设以来,珠江西岸共引进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项目599个。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形成完善的任务推进工作机制。
为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广东省经信委先后发布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信息通报制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评估工作制度》等,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落实工作的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2014年以来,共推进美国福陆海工、中兴智能汽车、沈阳机床等391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推动ABB机器人、艾默生电气、北汽福田等317个亿元以上项目新投产。同时,近期开展了对产业带建设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评估的工作,对实施不理想、针对性不强的政策文件进行“增、补、改”。经过评估,省直部门文件计划保留36个,修订完善2个,废止1个;市级文件计划保留51个,修订完善1个,废止2个。此外,珠西对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每年都要开展评估,并将排名结果公布于省政府门户网站。
三是以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为抓手,推进部分先进装备制造“超常规发展”。
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珠江西岸根据自身产业情况提出的一个新的产业概念,依照国家统计局标准,包括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9个中类和切削工具制造等50个小类。为加快转变长期以来“买装备造产品”的生产方式,广东以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政策引导为抓手,推动部分先进装备制造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珠西在集中调研基础上,发布了《关于支持珠江西岸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通过股权投资、事后奖补、贴息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快集聚做优做强。以贴息为例,珠西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作母机类制造业项目,按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支持。其中,总投资额3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贴息1年;总投资额1亿~5亿元项目,贴息2年;总投资额5亿元以上,贴息3年。政策效果显著,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实现超常规发展,据统计,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7月,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1%、21.6%和23.3%,均显著高于同期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占广东全省的比重由2014年的46%提高到2016年的52.3%。
四是以协同发展为方向,推动大中小企业集群式融通发展。
在产业带建设过程中,珠西坚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依托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主动对接大企业,共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131家,形成20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在“以大带小”方面,珠西建立省、市、县分级培育机制,将招大商、抓龙头、育集群结合起来,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比如机器人产业,近年来成功引进ABB、库卡、安川,以及国内的新松、哈工大机器人、华中数控等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了格力智能装备、嘉腾、利迅达等本土机器人骨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隆起地带。在“以小融大”方面,珠西中小企业围绕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接、配套发展,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结合”的发展道路,近两年共有2144家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方面的启示及建议
一是加强部、省、市联动,合力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部省联动机制是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的一条推进地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重要经验。依托部省联动机制,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既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可与支持,又充分调动了广东省的积极性,集中体现了多方面力量。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地区主导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挑战,亟需借鉴珠西经验,以中央和地方的合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在中央层面,应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加强对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总体部署,实现协同、有序、梯次发展。在地方层面,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先行先试,率先在有条件、有潜力的地区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试点,鼓励创新,大胆探索,积累集群培育经验。同时,要注重加强上下联动,建立积极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建议设定产业集群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打通中央和地方信息传递渠道,加强集群建设进程实时反馈、政策措施及时监督,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二是增进区域内外协同,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城市群而言,地区间的统筹协调既是痛点难点,也是潜力所在。只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才能高效推动地区间、产业间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提高整体发展水平。通过地区内资源的有效整合、产业提升的绩效考核、完善的工作流程,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推进机制,切实加快了实施进度,成为珠西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珠西模式”不仅重视区域内各城市间招商、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的协同,也关注珠江西岸与东岸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协同。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我国有些地区产业发展面临同质化、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等问题,建议参考珠西经验,增进区域内、区域间产业协同水平,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建议开展产业合作试点,推动区域内有共同产业发展需求的城市,在相关领域进行联合试点申报,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整体协同的发展模式,畅通区域内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同时,要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利益协调推进等产业招商机制,大胆实践顶层设计、产业链配套、专项资金等产业引导机制,勇于创新财税、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产业倒逼机制,破解广泛存在的“争项目”、“争资金”难题,打造区域内利益共同体。在区域间,建议搭建技术创新科研政策咨询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确定协同发展产业领域,推行产业协同创新计划,通过项目招标、团队组建、资源调配、整合共享,高效推进产业协同创新。此外,要密切结合《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要求,注重通盘考虑,推动各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三是强化试点示范引领,奋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我国制造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没有成熟的路径可走。很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经验借鉴,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典型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出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引领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一系列典型的经验做法,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与示范意义。同时,我国其它试点示范城市(群)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建议对这些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一方面,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制定试点示范城市(群)考核评估体系,从创新能力、质量效益、政策体系、区域协同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典型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修正。另一方面,要开展试点示范城市(群)经验推广活动。对试点城市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通过召开现场会、媒体宣传、互动交流、印发文件等形式进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康萌越 杨幸 邵立国 乔标)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