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热点新闻>博世—打造未来互联世界
博世—打造未来互联世界
2016-5-13  来源:博世集团  作者:Peter Tyroller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负责人泰瑞来(Peter Tyroller)
      博世中国2016新闻发布会
      2016年5月12日,上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博世中国年度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的光临。
 
      今年已是博世集团成立的第130个年头。尽管时光漫长,但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与活力却在这一历程中丝毫不减。130年来,博世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为世界带来了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例如电子稳定程序ESP、柴油共轨系统和第一台家用电冰箱等。在博世的创新精神之外,这些突破性成果同样得益于博世对未来科技的先知先觉以及将其付诸实践的勇气。今天,各位将见证博世再次踏出重要的一步。博世始终致力于以创新产品与服务来不断提升中国乃至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品质。刚刚各位在大厅参观的一系列展品正揭示了此次发布会的主题——博世的物联网及互联业务战略。
 
       集团及地区业务发展
 
      让我首先从集团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讲起。尽管外部商业环境充满挑战,全球经济放缓,博世集团依然在2015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集团整体销售额增长44%,达到706亿欧元。其中,166亿欧元来源于2015年初对两家前合资企业博世转向机系统有限公司和博西家电集团的收购。博世经营业绩同样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按同一基准计算,集团销售额增长达10%,在除去汇率因素影响以后,销售额增长3.8%。我们完成了2015年既定目标,并且在许多领域达到了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速。
 
      从地区来看,亚太地区2015年销售额达192亿欧元,增长17%,如除去汇率因素影响,增长为2.8%。这一结果和中国目前的经济新常态有主要关联。但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博世对于中国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尽管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但博世2015年在华依然取得了积极发展。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博世在其本土市场德国以外的最大市场。去年公司在亚太区员工人数增长了4,900名,使得该地区员工总数达到104,000名,这都体现了博世在亚太地区长期发展的信心。而博世也会在未来继续加大投资以进一步拓展我们在这一地区的业务。
 
      物联科技打造互联世界
 
      集团在去年取得的不俗成绩恰恰说明互联战略是正确的方向。正如大家在外面的展台看到的那样,我们正在尝试让更多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实现互联。在这一方面,博世互联产品的多样性远高于其他公司。举例来说,我们能够将汽车与能源、建筑、工业技术进行互联,为我们的客户提供跨领域服务。由此,博世正不断提高中国乃至全球各地人们的生活品质。
 

      互联世界不只是一个空想。它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我可以为大家举几个例子:

      - 当你的智能手表收到空气净化器需要更换滤网的消息提醒时,
      - 当你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在线导航应用时,
      - 或是天猫根据大数据分析为你推荐了你正需要的商品时,
 
      其实你已经在享受互联技术所带来的便捷生活。而我们看到了互联科技的更多潜力,我们预计截止至202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约300亿物体实现互联。
 
      早在2011年,就有机构曾预测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可达到7,500亿人民币。物联网产业在中国前景乐观并已然获得了显著发展。“互联网+”战略无疑是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它也将成为中国互联产业的孵化器。
 
      如今,博世已经为互联世界转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为本土市场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来支持中国物联网业务的持续增长。博世是全球唯一一家在传感器、软件和服务等物联网三个层面均有所建树的公司。我们不仅是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根本上来讲,我们驱动着物联网向前发展。现在,请让我向大家介绍博世在物联技术领域的这三大核心竞争力。
 
      传感器:互联世界的眼睛和耳朵
 
      首先,我们生产传感器。传感器就好比当下各类智能系统的眼睛和耳朵。博世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的体积小,还在于它功能强劲、智能而且节能。它可以被用于汽车、工厂和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之中。很多应用需要依赖MEMS传感器才能实现。
 
      博世从MEMS技术兴起之初,就一直走在这一领域的前列。如今我们是MEMS传感器的领先制造商。全世界每四台智能手机中就有三台装载了博世的MEMS传感器。也就是说,在座四分之三的朋友们口袋里都有我们博世的产品。
 
      据统计,截止至2015年末在中国共有超过9亿台智能设备在被使用,因此中国已成为我们传感技术的重要市场。正如大家在外面的展厅可见,我们的传感器在很多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在持续扩展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例如可穿戴设备、游戏、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以及图像稳定系统。接下来的一段视频能够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的传感器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智能、更舒适、更健康。
 

      软件:互联世界的大脑
 
      其次,我们能够提供软件,而软件堪称互联世界的大脑。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为了发现数据中的奥妙,并将这些数据利用起来,我们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将其转换成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这就是软件所要承担的工作了。
 
      博世不同于传统硬件公司,我们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物联网的潜力和软件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建立相应的技术优势。目前,我们在全球超过100个地区的近56,000名研发人员中, 大约三分之一与软件相关。其中超过3,000名专注于物联网研发,我们预计未来这个数字还会不断上升。同时,我们还计划今年在全球招募约14,0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几乎一半的职位空缺是与IT或软件相关。而这其中,博世今天在中国计划招募超过500名软件技术人才。
       
      软件技术虽然复杂而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的确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除此之外,它还使一系列新型商业模式变为可能。我猜测在座的各位都碰到过空调或者热水器损坏的情况吧。你可能当时拨打了维修电话,并且很努力地以外行人的角度和语言来描述情况,然而对方却还是很难完全弄清楚你说的是什么。而博世能够为大家提供应对这种状况的解决方案。请看视频。
 
 

      服务:为互联世界带来新型商业模式
 
     正如大家在上面那个视频中所看到的那样,博世在物联网领域的第三大竞争力就是服务。互联供暖系统维修解决方案只是互联带来的新型服务中的一个例子。在互联世界,服务远不止于传统的售后。我们提供的互联服务能够伴随我们的客户左右并使他们的驾驶、停车或家中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博世在工业领域已经积累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将更好地帮助我们去发展新的服务。凭借在传感器和软件的专知专长,我们能够在四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为客户提供互联服务:家居、城市、交通和工业。我们刚刚看到的是家居的例子。让我再给大家看看博世同时涉及城市和交通领域的互联服务的一个例子。

  
      在像上海这样的中国一线城市中,车主平均每次都要花费15分钟来寻找车位。但我们的停车场主动管理系统可以为车主省时省钱,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工业4.0的潜力
 
     互联技术不仅能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它同样正在改变当下的制造业,使之更加高效、经济和灵活。在互联工业或者被称为工业4.0领域,博世既是领先的践行者也是卓越的供应商。一方面,博世在自己的工厂里践行我们的技术:三年前,博世在苏州工厂展开第一个工业4.0试点项目,如今我们中国工业4.0试点项目已经拓展到上海、无锡、长沙、南京、北京、常州和西安等地的工厂。另一方面,在博世工厂工业4.0试点项目中累积的丰富经验,使得我们能够成为工业4.0的卓越供应商,为客户提供传动和自动化技术,以及传感器和软件等领先的工业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在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之下,工业4.0在未来几年内将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语:多样化是最大的财富
 
      博世不断推动着互联技术前进,而多样化始终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很少有公司能够像博世这样在各个领域都具备充足的经验和专知。无论是在汽车、建筑,还是工业技术领域,博世不仅拥有硬件实力;同时还能提供传感器和软件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由此带来一系列全新的业务。博世做出的这些努力如今已经取得了回报。然而,物联网技术仍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发掘。
 
      关于这一点,我想请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上台,由他向大家介绍更多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具体案例。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


      (以上为讲演整理资料)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